养生之道导读:孕妇糖耐量异常怎么治疗?由于妊娠期间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率增高,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因而,准妈妈很容易出现妊娠期间的糖耐量异常。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干预,那么,孕妇糖耐量异常怎么治疗呢?一起来看看。
一、孕妇糖耐量异常怎治疗?
(一)、孕妇糖耐量减低
所谓糖耐量降低是指:孕妇进行糖耐量试验时,其2小时血糖值在120-164mg/dl,或4项指标中有任何一项异常。糖耐量降低的孕妇其各项指标虽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随孕周的增加,有可能发展成糖尿病。应引起高度警惕。
治疗糖耐量减低的措施:
1、首要措施是饮食调整,即合理分配一日三餐,限制糖类、脂类食品的摄入,多吃些新鲜蔬菜。
2、其次是增加活动量,即每日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尽量避免久坐。
3、再次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二)、孕妇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是尚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如果孕前血糖正常,妊娠后出现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一般应以调整、控制膳食为主,若饮食控制已使血糖降到理想水平,则可不必用药。
如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仍高于5.55mmol/L,餐后血糖高于8.33mmol/l,则需胰岛素治疗。此时应住院,由产科及内科结合具体情况安排治疗方案。切记不可用口服降糖药,因药可通过胎盘,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三)、孕妇糖耐量偏高
首先是以调整、控制膳食为基础。目的是控制准妈妈血糖升高,同时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膳食治疗的原则是:准妈妈不减肥;按体型调整食物结构比例及热量;少食多餐,最好分3大餐,3小餐;少吃糖分高的水果;蔬菜每天400~500克,其中有色蔬菜不少于50%。
1、控制饮食:每日热量为150KJ/Kg(36Kcal/Kg),其中碳水化合物40%-50%,蛋白质12%-20%,脂肪30%-35%,并补充维生素、钙及铁剂。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少食盐,防水肿、高血压。多食豆制品、虾皮、海带等食物,补充钙质,增强骨骼生长。多吃些猪肝、牛肉、鸭血等,多吃绿叶蔬菜,增强抵抗力,避免贫血,头晕、眼花、乏力、心慌等症状。定量摄入粗纤维和植酸,平均每天20克左右。
2、药物治疗:如果控制饮食能达到正常血糖水平,准妈妈有无饥饿感,则不需增加药物治疗。如未达到正常水平,则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等来减低血糖。
3、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对降糖有帮助。每日散步20-30分钟。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二、孕妇糖耐量异常的治疗原则:
1、保证饮食均衡
均衡营养、调整饮食、限定热卡摄入量:每日热量约为30cal/kg体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约为30%:20%:50%,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少吃含糖量高及油炸的食物,也可少量多餐。
2、控制体重
孕期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妊娠晚期每周增重0.5kg为宜。通过运动可减少脂肪,降低体重,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糖耐量恢复正常。日本专家研究发现:每日散步2次,每次30分钟是预防、治疗糖尿病的良药,每散步1次,就等于“服”1次降血糖药。
散步降血糖的原理有:运动能促使肌糖原和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运动能抑制饭后血糖的升高;运动能减少血糖代谢时的胰岛素消耗量。因此,每日2次散步,对糖耐量异常者可降低血糖,延缓发生糖尿病的进程。但不要空腹运动,以避免引起胰岛素下降而使血糖增加,加重病情。
3、定期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防止血糖过高。随孕周的增加,糖耐量降低者有可能发展成糖尿病,如在孕期较早诊断为糖耐量降低者,可在孕32-34周左右重复糖耐量试验,以免漏诊糖尿病
三、孕妇糖耐量异常的危害:
1、对孕妇的危害
对于准妈妈来说,由于血糖增高,白细胞的趋化性、吞噬作用、杀菌作用均明显降低,因此容易发生孕期及产时的感染。其次,由于糖的利用不足,能量不够,准妈妈在分娩时可能发生产程延长或因产后宫缩不良而导致产后出血。此外,由于羊水中含糖量过高,刺激羊膜分泌增加,致使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增加,易发生胎膜早破导致早产。
2、对胎儿的危害
对于胎儿而言,由于妈妈血中葡萄糖增高,刺激胎儿的胰岛细胞增生,产生大量胰岛素,活化氨基酸转移系统,促进蛋白、脂肪合成,使胎儿全身脂肪聚集,导致胎儿过大。其次,胎儿体内产生的大量胰岛素,在出生时由于母体血糖供应中断,可发生新生儿低血糖,从而增加出生时的危险。而且,妈妈体内的高血糖环境会使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增高,影响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导致出生时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使得出生时的危险增加。此外,母体长期血糖增高,可伴发小血管的病变,影响胎盘血液供应,引起死胎、死产。
孕妇糖耐量异常危害大,孕妇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