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滋病检查要空腹
一般来说血常规检查需要空腹的,血常规检查前应空腹,但空腹并非不吃早餐这么简单。检查前一天晚上,就应该避免吃油腻的食品,8点之后更是应该禁食。所以,艾滋病检查要空腹。
2、艾滋病初期症状
持续广泛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腋和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直径1厘米左右,坚硬、不痛、可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
皮肤、口腔出现平坦或隆起的粉红、紫红色大斑点,不痛不痒。
咽、喉部出现白膜。男性阴部出现鳞屑性斑,痒;女性肛门瘙痒、阴道痒、白带多按妇科病治疗久治不愈。
食欲下降,两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
数周以来不明原因发热和盗汗。
3、艾滋病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和艾滋病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及劳逸结合,避免传染他人。
抗病毒药物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1、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包括正常性交、肛交及口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过性交传播的,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时很容易传染上艾滋病病毒。
2、血液传播
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
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
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1、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2、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3、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4、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5、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6、预防经性接触传播。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有效措施。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得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应尽早到指定医疗机构或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7、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8、预防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避免怀孕,一旦怀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终止妊娠,选择继续妊娠者应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以及剖宫产分娩等措施阻断传播,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