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疾病病因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脊痹的证治
2022-07-30 14:27阅读:28334 风湿病与关节炎 收藏
一、病因病机

1.1 感受外邪

1.2 肾督亏虚

1.3 血瘀气滞

二、诊断要点
三、辨证论治

3.1 邪实候

3.2 正虚候

3.3 痰瘀候

四、预防与护理
五、结 语

脊痹是以脊部疼痛、僵硬、沉重,甚至强直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脊痹为肢体痹之一,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脊痹为常见风湿病,在临床上有着重要意义。在古代文献中,《黄帝内经》就论有“腰脊痛”“腰脊强”等。《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指出,本病的发生与肾脏关系密切。《素问·举痛论篇》论述,寒邪深侵,肾气不足,督脉失养导致本病。《素问·风论篇》曰:“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上,其色黑。”《素问·论篇》论述,本病病变部位在脊柱“贯脊属肾”,发展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针灸治疗本病,后世如《针灸甲乙经》《证治准绳》及《杂病广要》等医著中亦有详述。晋·皇甫谧《针灸资生经》专门论有针灸治疗“脊痛”。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论述先天禀赋不足,或产后劳伤,外邪乘虚而入易致本病;并首次记载导引治疗本病。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详述脊痛不能俯仰的病机,并记载了大量治疗腰脊强痛及产后脊痛等诸方。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列有“脊痛”“腰脊痛”等。元·朱丹溪《丹溪摘玄》提出外伤而致瘀血阻滞亦致本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本病病因病机。现代娄多峰最早提出脊痹之名。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完善“脊痹”理法方药。

西医学的强直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症、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综合征,及各种脊柱关节病等可出现脊痹表现。

1、病因病机

本病多以风寒湿等邪侵袭为外因;素体阳虚,督脉亏虚,或肝肾阴精不足为内因。

1.1 感受外邪

气运太过或不及,外邪侵袭,风寒湿邪由腠理而入,阻滞脊部脉络,而致脊痹;或风寒侵袭太阳经脉,经输不利,而致脊痹;或产劳伤肾,感受风寒湿等邪,内外合邪,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致痹。如《素问·本病论篇》曰:“少阴不迁正,即冷气不退,春冷后寒,……腰脊强直。”《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诸病源候论》曰:“肝主筋而藏血,……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曰:“肾主腰脚,产后腰痛者,盖肾为胎胞所系,此因产劳伤肾气,以致风冷客之,若连背脊,痛久未已。”

1.2 肾督亏虚

脊柱乃一身之骨主,骨的生长发育又全赖骨髓的滋养,而骨髓乃肾中精气所化生,故肾中精气充足骨髓充盈,则骨骼发育正常,坚固有力。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肾督亏虚,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则筋骨失荣;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脉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督脉“贯脊属肾”,其为病“脊强反折”,肾虚寒湿深侵,肾气不足,督脉失养,脊骨受损而致脊痹。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腰脊头项痛,……病本于肾。”《备急千金要方》曰:“阴则虚,……腰脊痛不能久立。”唐·王焘《外台秘要》云:“骨极虚寒,……腰脊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腰脊四肢常苦寒冷。”金·李杲《东垣试效方》曰:“膏粱之人,……醉以入房,损其真阴肾气热,肾气热则腰脊痛而不能举。”清·陈士铎《石室秘录》曰:“背脊骨痛者,乃肾水衰耗。”林佩琴《类证治裁》曰:“凡腰脊酸痿,……肾虚也。”

1.3 血瘀气滞

因外伤劳损,或外邪久滞,脊部经脉气滞血瘀,经络痹阻而致脊痹;或青年时期脊背曾受外伤,因青年气血运行尚旺,而未表现脊痹症状,至中年以后,正气渐虚,气血运行日渐涩滞,亦发脊痹;或姿势不当,或经气不利,气郁血滞,而致脊痹。如《丹溪摘玄》曰:“乘马损伤跌其脊骨,恶血流于胁下,其痛苦楚不能转侧。”明·董宿《奇效良方》曰:“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足太阳经不通。”孙一奎《赤水玄珠》曰:“劳力或看书、著棋久坐而致脊背痛。”

综上所述,本病多是禀赋不足,肾督亏虚,风寒湿等邪乘虚深侵肾督;或劳损外伤,筋脉瘀阻,骨质受损,而致脊痹。病因有多种因素,但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本病病位在脊部督脉,与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邪滞筋骨,肾督失养。其病性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实证多为风湿痹阻、瘀血痹阻,虚证多为肝肾阴虚、阳虚督寒。风寒湿等邪深侵肾督,督脉受病,亦可累及全身多个脏腑。痹久不已,邪入骨骱者,可见骨枯骨痿、强直畸形等;内舍脏腑者,可出现肾痹等脏腑痹。

2 诊断要点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常为隐匿发病,多因外伤、劳累、感受外邪而诱发或加重。临床表现为脊背疼痛,常可累及颈项、腰背及骶髂部位,昼轻夜重,脊柱活动不利,晚期可出现脊强驼背,可伴有厌食、低热、乏力、消瘦和贫血等症状。

3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主要辨虚实:初期感受外邪,或外伤者,多属实,起病急,表现为风湿痹阻,瘀血痹阻;久病迁延,或素体亏虚,肝肾精血不足而发病者,多属虚,表现为肝肾阴虚,阳虚督寒;然本病累及督脉,而见偻曲不伸,弓背畸形,乃属正气不足,肾精亏损,病邪深入骨髓,瘀血顽痰阻滞经脉,为虚实夹杂之证。脊痹是在正气不足、肾精亏损的基础上,因感受外邪、外伤、劳累等因素导致督脉痹阻不通而致,故治疗应当在分清虚实基础之上,以补肾强督、祛邪活血、通络止痛为大法,辨证论治。初病邪实,治宜祛风除湿,或活血化瘀;久病正虚,治宜滋补肝肾,或壮阳强督。可选用脊部督脉引经药,配合针灸、推拿及功能锻炼。本病按“虚邪瘀”辨证可分为3候4型。

3.1 邪实候

风湿痹阻证:脊督游走疼痛,身重,项强头痛,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以脊督游走疼痛,身重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本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居湿地,风湿之邪侵袭腰脊督脉所致。风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畅,故脊督游走疼痛,身重;风湿之邪外袭上犯巅顶,脉络不通,故项强头痛;腰脊部气血痹阻不通,故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皆为风湿痹阻之象。

治法: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方药:羌活胜湿汤(《证治准绳》)加减。方中羌活、独活皆为辛苦温燥之品,其中羌活擅祛上部风湿,独活擅祛下部风湿,二药相合,能散一身上下之风湿而止痹痛;防风、藁本祛风胜湿,通经活络;川芎、蔓荆子行气祛风,活血止痛;加桑寄生、狗脊、淫羊藿补肝肾,强筋骨;丹参、鸡血藤、白芍活血止痛;香附理气通络;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若体质虚者,加黄芪;寒盛冷痛明显者,加制附片、细辛;瘀血明显疼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全蝎。

若腰痛强直,不能俯仰,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或当风所得,宜服独活散(《太平圣惠方》)。若寒湿相合,寒筋,脊骨皆痹,无力行步,身沉重,宜服苍术复煎散(《丹溪摘玄》)。

3.2 正虚候

3.2.1 肝肾阴虚证

脊部酸痛,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关节烦痛,昼轻夜重,头晕目眩,形体消瘦,口燥舌干,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以脊部酸痛,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肝在体合筋,体阴而用阳,司全身筋骨关节之屈伸。肾在体主骨,藏真阴而寓元阳,为先天之本。肝肾阴虚,脊部督脉失养,故脊部酸痛;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则见腰膝酸软;肾精不足,精髓亏损,故形体消瘦;昼为阳,夜为阴,邪入于阴,正邪相争,故昼轻夜重;肝肾阴虚则生内热,故潮热盗汗,关节烦痛,精神不振;肾水亏损,精髓不充,水不涵木,故见头晕目眩;阴虚则津液不能上承,故口燥舌干;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皆为肝肾阴虚之征。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通络。

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补真阴;山茱萸养肝滋肾,收敛止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子滋补肝肾;龟甲、鹿角胶峻补精血,育阴潜阳;菟丝子、怀牛膝益肝肾,强筋骨;加忍冬藤、青风藤、海风藤清热通络;当归、丹参、鸡血藤、延胡索活血止痛;香附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养阴通络之效。

3.2.2 阳虚督寒证

脊督冷痛,畏寒肢冷,背冷恶寒,晨起僵痛,甚者强硬弯曲,遇寒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或细弱。以脊督冷痛,畏寒肢冷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此证乃素体亏虚,肾阳不足累及督脉所致。肾阳不足,寒邪乘虚而入,致督脉气血凝滞,痹阻不通,故脊督冷痛;阳虚失于温煦,故畏寒肢冷;寒主收引,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背冷恶寒,晨起僵痛,遇寒加重;脊痹日久,筋骨失荣,故见脊督强硬弯曲;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或细弱皆为阳虚督寒之征。

治法:补肾强督,温经散寒。

方药: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方中独活、桑寄生、杜仲、怀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督脉,且独活、桑寄生可祛风湿,怀牛膝能活血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秦艽祛风除湿,通络利关节;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加淫羊藿、制附片、干姜温督壮阳。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强督、温经散寒之效。若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寒邪盛者,加制川乌、制草乌;疼痛甚者,加威灵仙、白花蛇、炒穿山甲。

治肾脏虚冷,邪气乘虚,身体冷痹不仁,……引腰脊及左右偏急,宜服防风丸(《圣济总录》)。

3.3 痰瘀候

瘀血痹阻证:脊部刺痛,痛有定处,痛时不能转侧,痛处拒按,时轻时重,舌质黯有瘀斑,苔薄,脉沉涩或沉弦。以脊部刺痛,痛有定处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外伤劳损,或外邪久滞,督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致瘀血阻滞,故脊部刺痛,痛有定处;血瘀不散,实邪聚集,故痛处拒按;血瘀气滞,连及督脉,若气滞通畅则脊痛减轻,故可时轻时重;舌质黯有瘀斑,苔薄,脉涩或沉弦皆为瘀血痹阻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养血活血;香附、制没药、五灵脂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川牛膝、地龙疏利关节,搜剔经络,增加化瘀之力;秦艽、羌活通经活络;加桑寄生、杜仲、川续断、狗脊补肝肾,强督脉。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若寒盛者,加桂枝、细辛;热盛者,加败酱草、牡丹皮;血虚者,加何首乌、生地黄;疼痛甚者,加炒穿山甲、乌梢蛇、全蝎。

若腰脊痛,因打扑伤损令人腰脊痛,从高坠下,留血凝滞,宜服地龙散(《丹溪摘玄》)。

4 预防与护理

注意身体锻炼,生活规律,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风寒湿邪侵袭,预防感冒及感染,避免外伤、劳损。注意保持正常的姿势和活动功能,如经常做颈椎操、腰椎操、深呼吸运动等。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戒烟酒,饮食有节,勿过食生冷与肥甘。

5 结 语

脊痹以脊部疼痛、僵硬、沉困、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西医学的强直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等多见之。诊疗本病,要注意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上重视补肝肾、舒督、壮督等。脊痹病位在脊部督脉,与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性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虚证多为肝肾阴虚,阳虚督寒;实证多为风湿痹阻,瘀血痹阻。督脉受病,病程较长,且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基本病机为邪滞筋骨,肾督失养。多在感受外邪、外伤、劳累等因素作用下诱发。脊痹治疗,必须分清虚实,辨证论治,以补肾强督、祛邪活血、通经活络为大法。虚证以补肾强督为主,实证以祛邪化瘀为主。同时本病的治疗必须配合针灸理疗及功能锻炼,体现治疗的综合性和个体化,则预后较好。若失治误治,调摄失当,病情缠绵,出现强直畸形,预后较差。

摘自: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等.脊痹的证治.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6):45-48.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