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学说与思想自成体系,集中和完整地体现在他留存于世的惟一著作《老子》中。《老子》一书,原著不过5000余言,但几乎是一个字就包含着一个哲理,其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哲学理论。……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学说与思想自成体系,集中和完整地体现在他留存于世的惟一著作《老子》中。《老子》一书,原著不过5000余言,但几乎是一个字就包含着一个哲理,其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哲学理论。
一、道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是“道的思想”创始人。老子创立了“道”这一超越宇宙时空并包罗了宇宙万物万象的庞大的哲学体系。
(一)道生万物
“道”生万物的思想,是老子的首创。老子曾多次地论述没有名字的“道”是个实存的物,是创生宇宙的母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近年来,科学家们经过数年研究,确立了“大爆炸宇宙论”,即在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诞生了宇宙,出现了空间,然后才形成了星球……这一学说的提出告诉人们,物的形成与老子描述的“道生万物”相吻合。
(二)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的思想是老子道论的精髓。“道”在混沌中成就自身,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原始之物,它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是由自身特有的自然法则所规定的。“道”隐于万事万物之内,主导着万事万物自生长到灭亡的全过程,它以自然为本性,在创生天地之时,将自己所具有的物质与能量、法则、规律毫不保留地传给了天地,成为天、地、人取法的准则,然后,“道”又以“后勤部长”的身份连续不断地、默默地供给天地能量与物质,使天地万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自然,即自然而然,无任何人为的因素,无任何强求的限制。如四季更换,日月交替,是天和地常规的运行、自然的运行,而这种运行是效法“道”的,而“道”是遵守自然规律、自然规范的。因此,万事万物顺应自然规律者昌盛,违背自然规律者必受惩罚。
(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老子认为解决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与异常情况以便使人们获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最可行、最完美的方法。
无为即顺其自然,就是不强求地顺应自然发展,无欲无争;“无不为”就是运用顺应自然法则的最合理、最有效、最正确的方法积极地努力,尽心尽责地不为名利地去做。
各级领导若能无为结合无不为,克己努力地治理国家,“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会取得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每个国民若能无为结合无不为,尽心尽责地不为名利地去做,就能“成就自己的美德,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德
何谓德?现代汉语词典把德译为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在《老子》一书中,老子把“道”喻为宇宙万有的总规范、总准则,而“德”则是其总规范所呈现出的总效能、总力量,是道运行变化所发生的种种现象,是道显示出的以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创生万物的高尚品德。换言之,道创造了万物,万物各自体现出的本性就是“德”,它是“道”所赋予的,是“道”的体现,没有道,就没有天地万物,没有德,天地万物就失去了其本性。
(一)上德和下德
老子笔下的“德”具有“遵循自然”而无为的特征,是“玄德”,是“道”之德,它代表了德的最高境界,是人之德的最终目标。因此,老子把德分为“上德”和“下德”。“上德”(包含“上善”“圣人”)是“德”的最高境界,具有自然的品德,质朴无饰、无欲无争、与道同体,不为名不为利,注重无为的行为规范。而“下德”(包含“上仁”“上义”“上礼”)是有所为而为,强调做作、有心行道,希望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达到预期的目的,注重人为的行为规范,不是简便有效之法,达不到“上德”的最高境界,属于低层次之德。老子崇尚自然,倡导“上德”罢了。
(二)德的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
人之德源自于“道”之德。因为“上德”是老子根据自己对“道”之德及其使用价值的认识为人设定的,故“上德”在内容方面及本质方面都是仿效“道”之德的。为此,老子将德的外在表现喻为“若谷”、“若辱”、“若不足”、“若偷”、“若渝”,由此可知,“上德”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所以,“上德”重视生命、轻视名利,自然能立于不败之地;“上德”清静无为,便可以统帅天下;“上德”戒除贪欲、知足常乐,永保内心世界的宁静;“上德”潜心悟道,可得知自然之道;“上德”顺应自然,天下太平无事;“上德”“德善”“德信”,慈悲为怀、宽以待人,定能深得人心;“上德”修心养性,与世无争,能获得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