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道家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老子水意念中的“道”理
2015-09-21阅读:9672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没有韩非的严苛勉强,也没有孔子的仁义要求,老子一句“道”理,以超自然的心态俯视世界万物,无为无欲,平静淡然。……

古往今来,多少人说老子是圣人,是贤哲,是“大智”,而他自己或迷或痴。“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一部道德经,开篇便是晦涩难解,似乎在他眼中,天是道,地是道,花草树木都是道。

老子水意念中的“道”理

而究竟什么是贯穿于他脑中的那条“道”,几千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尽管老子本人就是一部需要人费尽心思潜心琢磨的怪诞奇书,他这如自身辩证法一般矛盾又统一的个体,也依然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抒发自己心中所谓“善”在“道”中的标准。第八章的水意念正是如此实例。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也。”崇高的人就像水。水具有种种美德,他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静,处在人人都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

如同《道德经》其他篇章一样,在这上篇八章的水论中也无一句不渗透着他“无为”、“无欲”、“无求”的思想,也反映着他那从“无为”到“无不为”的境界升华。

老子不是太阳,也并不想像尼采一样照亮这个世界和困于尘世的庸人们。相反,老子只是一个赏尽人世沧桑,悟透人间哲理却又不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孤寡老人。在那个战火纷飞,屠戮不断,生灵涂炭的春秋时代站在思想境界的巅峰,眼神随着逐渐衰落的奴隶主阶级一起落寞。秩序不再何来秩,礼已消逝何谓礼?既然不再遵从过去的礼秩,那又何必弄得人心惶惶,横尸遍野?

那么,圣人应该是无为的吧,应该来解救这尘世苍生,春风化雨般消除别人的痛苦,不在乎自己的得失,因为得失苦乐已经与其无缘,他,只是随风而生,笑对生死,顺应自然规律,仅此而已。

所以善人应该如水,“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此等境界,正是老子心中所谓无求无为的清静平和,抛弃身外的利益便可以心平气和,波澜不惊。

老子心中,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善人居所如水般顺应自然,善于选择地方。

水向下,我亦向下,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静谧自得,心清自是舒适,没有锦裘罗被,至少可以享受到世外之乐。何必弄得“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呢?

“心善渊”——心胸如水一般静默深远,善于保持沉默。

胸怀大志者不逞口舌,携清静者不快言语。我心自知,不言不谈,一笑了之,任凭流言蜚语东街西巷走去,我稳如山;任凭周遭怨声载道琐碎烦心,我平如镜。

沉默是金,以退为进,正是老子“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辩证法观念体现。这是何等的修养,何等的胸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大同,相互协作,福及他人的思想不是只有主张仁义礼智信的孔子才会说出口的。那骑青牛而去的老子,拥有比孔子更为广博的胸襟。

润泽万物,效法上天……要做到如天般无私,如水般无私,多么的难得。且不去问老子这一声究竟有没有达到“上善”的标准,单单这一觉悟,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

“言善信”——说话像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

老子水意念中的“道”理

君子守信,但君子不是呆子,“两肋插刀”“拔刀相助”要与能力相匹配,这不是没有舍生取义的大气,而是不说空话,不去许下不可兑现的承诺。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能力和实际出发,不自卑而妄自菲薄,也不自负而夸夸其谈,顺其自然,反映真实情况,这,就是老子的“道”理。

“正善治”——从政如水般净化污秽,善于治理国家。

老子思想总是在以柔克刚的方向上下功夫,水虽然柔弱,却可以洗去他人身体的污秽,物品的污点,那么从政呢?也需要用领导者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引导他人,感化他人,教育他人,做他人的榜样,必要时,只好加深力道去清除那些影响大局的人。

善人正善治,类似于我国目前进行的反腐败运动而不同于反腐败,反腐败是用硬性的法规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正善治则是更多强调柔性处理,对人施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人心的细微处和柔软处出发,达到“我好静而民自化”的境界。

“事善能”——处事如水般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

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如水一般灵动,水道宽它则宽,水道窄它就窄,宽处尽显他的雄阔壮丽,窄处突出他的温柔细腻。我们看水时,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细细品味出变幻莫测的美感,赞叹于他的澄澈透亮的风韵。

作为人,也是一样的,人要适应环境,在任何一个地方与任何人打成一片,温和有礼,谦恭亲切,外界变化我亦变化,随时适应,洞悉一切微小的波动,改善自己,充实自己,适应环境。

这不是说老子突然变了心态打算适应起这个社会来了,相反,周围事物的变化规律必然与自然的变化有关,那么适应环境不久正好恰恰是顺应自然的体现么……

“动善时”——行动如水一样涸溢随时,善于顺随天时。懂得把握时机。

当年孙子的“道天地将法”中“天时“无疑是占据兵家出奇制胜的极重要位置,“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中,天时也是应当考虑的首要因素。没有兵家人目的性极强的思想,老子的“动善始”更强调人性修养和对规律的尊重。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四季轮回有时,五谷生长有时,禽兽繁衍有时,同样,人心性情,成熟程度,成长阶段也具有发展的时段性。如同儿时对我们而言深刻无法理解的许多道理随时间流逝渐渐变得清晰一样,人的发展只要顺应自然,到了一定成长阶段,该知道的,该理解的,该顿悟的,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形成,别人的辅助应当是指引而并非刻意的雕琢。

等到这“七善”具备了,那么“夫唯不争,故无尤“。因为这个人已经成为上善而与世无争了,所以没有怨咎。

将老子的人生哲理运用在现代的处事哲学中的人,必然可以成为老子“水意念”的上善。水有水的灵动,人有人的智慧,许多人不仅在于人、社会磨合的过程中将水意念贯彻,更有人将他运用在管理学领域里去成功的领导一个团体,企业,甚至国家。

水是无为,可能只是随地势而流,随天地而变,但经年累月,可能改变了地貌改变了天气;人可无为,可能只是随遇而安,随心所欲,但日积月累,可能改变了环境,改变了心性。

从“无为”到“无不为”,老子的水意念为我们讲解了一段生动的天地之“道“。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