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有老庄之称,庄子的思想比较崇尚自然,主张天道无为,否定人对自然界的作用,强调顺应天命。……
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有老庄之称,庄子的思想比较崇尚自然,主张天道无为,否定人对自然界的作用,强调顺应天命。庄子在《秋水》中写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思想如果从认识论方面也有不足,有点突出的虚无主义倾向。虽然宣扬“无所用天下为”之出世学说,其实心系天下,并未忘怀政治,只是因厌恨现实政治而选择了消极逃避的道路。在理想人生的追求方面,强调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社会的彻底超脱,其中也潜藏着耻于同流合污的心态。庄子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庄子》一书把超尘绝俗的思想与恢诡谲怪的形象、汪洋恣肆的文风相结合,开创了散文艺术的新境界,其成就位居先秦诸子之冠,所谓“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甚至“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郭沫若《庄子与鲁迅》)。历代注《庄子》的书极多,晋人郭象注最精,今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版)较为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