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多数肝患者较胖,多无或只有较轻微的自觉症状,尤为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轻度脂肪肝患者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
1、肝炎的原因
肝炎患者的肝脏易发生脂肪沉积,极易诱发脂肪肝。此外,重度贫血、活动过少、服用某些损害肝功能的药物、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都可引起脂肪肝。
2、长期酗酒的原因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干扰肝细胞对脂肪酸的代谢,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量越大,酗酒时间越长,脂肪肝就越严重。酒精在引起脂肪肝的同时,还可诱发肝纤维化增生,引起肝硬化。
3、糖尿病的原因
由于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血脂代谢紊乱,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会伴发脂肪肝。
4、营养不良的原因
缺少某些蛋白质和维生素,也可引起脂肪肝。
5、营养过剩的原因
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超过机体热量和代谢的需要,过剩的营养物质便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形成脂肪肝。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血脂症,血液粘稠度增加,其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因其分子量极小,很容易穿过动脉血管内膜在血管壁沉淀,使动脉弹性降低,柔韧性减弱,管径变窄,最终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破裂,危及生命。
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各种肝病的最终结果往往是肝硬化,脂肪肝也不例外,肝硬化继发肝细胞癌的机率较高。肝硬化又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一旦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极易发生肝昏迷、肝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那就离生命的终结不远了。
脑病脂肪肝综合征。Reye综合征又称内脏脂肪变性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损伤和酶活性丧失是其病理基础。病理改变主要是弥漫性脑水肿和重度的肝脂肪变性,肝脏肿大,质地坚实。伴有显着的脑症状:抽搐、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该病死亡率高达70-80%。
肥胖者:肥胖者皮下脂肪组织脂肪分解,造成脂肪沉积在肝脏中。
嗜酒者:酒精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可导致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因此,饮酒越多,肝内脂肪酸越容易堆积,越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
喜荤者:不少年轻人常常家庭聚会、朋友宴请,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食物,会使肝脏负担加重,肝脏对脂肪的摄取、合成增加,或转运、利用减少,就会导致肝内脂肪堆积。
少动者:长期不运动会导致体内过剩的养分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积存于肝脏,则表现为脂肪肝。
营养不良者:由于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造成肝脏转运甘油三酯时发生障碍,使脂肪在肝内堆积。
肝炎者:由于摄食过多、运动减少,加之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极易造成脂肪在肝内存积。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所以平时不要动不动就吃药。对出现有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此外心情要开朗不暴怒,少气恼,注意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