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妇科病 >> 妇科问答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
2018-05-05 15:01阅读:10974 学员编辑 收藏
一、西医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什么治疗方法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预防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害

西医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什么治疗方法

1、西医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什么治疗方法

假绝经疗法

假绝经疗法,即通过使用抗雌激素的药物让卵巢停止排卵,激素水平下降,类似于绝经后的激素水平,内膜萎缩、吸收。常用的药物有达那唑,具有轻度的雄激素作用,副作用有多毛、体重增加等,但发生率较低。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可服用。用法为400毫克,从月经第一日开始,连用6个月。西医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什么治疗方法

假孕疗法

假孕疗法,即让患者服用孕激素类药物,模拟妊娠时的激素水平,使子宫内膜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出现类似妊娠的蜕膜反应,继而萎缩脱落、吸收。常用18-甲基炔诺酮和炔雌醇。服药后症状缓解率达8成,妊娠率为2-4成,但有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雄激素

雄激素只可小剂量含服,可缓解痛经,但不抑制排卵。受孕后,必须立即停用,以免女胎男性化。

孕激素

常用孕激素有安宫黄体酮、黄体酮两种。妊娠率比假孕疗法高。

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

种植学说

经血逆流,内膜种植。月经期,经血从宫口、阴道排出体外是顺流而下,但是有小部分经血或因其他原因夹杂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由输卵管道流入腹腔,种植在盆腔脏器的表层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化生内膜

浆膜上皮,化生内膜。人体在胚胎发育时期,卵巢表面上皮、腹膜、阴道直肠膈、脐部均由体腔上皮化生而来,这些组织在性腺激素、炎症、机械因素的刺激下能够转化,形成另一种组织,同样可以化生为子宫内膜。西医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什么治疗方法

3、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

痛经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呈继发性伴进行性加重,常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以后逐渐减轻,至月经干净时消失。严重阶段疼痛难忍,甚至止痛剂加量亦无效。疼痛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内部出血刺激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引起。同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分泌前列腺素增加,导致子宫肌肉挛缩,痛经势必更为显着。

月经异常可以表现为月经过多或者周期紊乱。造成月经异常多数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卵巢功能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以发生卵巢功能失调,如排卵异常等

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率40%~50%。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可引起输卵管周围粘连影响卵母细胞捡拾;或因卵巢病变影响排卵。

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预防

1、避免在临近月经期进行不必要的、重复的或过于粗暴的妇科双合诊,以免将子宫内膜挤入输卵管,引起腹腔种植。

2、妇科手术尽量避免接近经期施行。必须进行时,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挤压宫体,否则有可能将内膜挤入输卵管、腹腔。

3、及时矫正过度后屈子宫及宫颈管狭窄,使经血引流通畅,避免淤滞,引起倒流。

4、严格掌握输卵管通畅试验(通气、通液)及造影的操作规程,不可在月经刚干净或直接在刮宫这一周期进行,以免将内膜碎片经输卵管压入腹腔。西医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什么治疗方法

5、剖宫产及剖宫取胎术中应注意防止宫腔内容溢入腹腔,在缝合子宫切口时,勿使缝线穿过子宫内膜层,缝合腹壁切口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防内膜种植。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害

1、不孕

40%-50%的不孕症与子宫内膜内异症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使盆腔粘连、输卵管坚硬甚至梗阻,导致孕卵逆行与子宫内膜不同步,或使孕卵本身逆行受阻而发生不孕。

2、下腹及腰骶痛

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以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明显,常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严重,以后逐渐减轻。

3、月经不调

受异位的子宫内膜侵犯,卵巢实质组织被破坏,使激素代谢受影响,出现月经紊乱和经期阴道流血增多,个别还会出现经前期点滴出血。

4、异位妊娠(宫外孕)

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以引起盆腔粘连,输卵管运行障碍,受精卵只有在局部种植发育,导致异位妊娠的概率增加。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