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精品文章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宫腔积脓怎样治疗?
2015-09-18阅读:9609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宫腔积脓的治疗方法,治疗宫腔积脓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宫腔积脓应该吃什么药。

宫腔积脓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手术治疗:

1、机理:主要是去除宫腔积脓病因

1)、如因胎盘或胎膜残留引起的,可经刮宫祛除病因灶;

2)如因子宫内膜息肉或粘膜下肌瘤引起,应手术切除息肉及肌瘤;

3)如果是带环引起的,则应及时取环;老年人发生宫腔积脓时应行诊刮术,并扩张宫颈口,以便引流通畅。

治疗同时,配合口服抗生素以防重复感染。值得一提的是,术中需放置经阴道盆腔引流,而术后则应取半卧位 广谱抗生素治疗。

2、使用器械:电切应用,但尽量用冷器械分离积脓,其中等离子刀最好。可防止电切形成新的创伤,导致新一轮积脓的出现。

3、手术方式:可采用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4、手术次数:视一般情况而定,分次分批手术疗效更好。

2、激素治疗:

过去很多术者,术后给予雌孕激素续贯用药,促使内膜生长,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因为正常大量外源激素进入机体会经过负反馈抑制内源激素产生,将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3、膨宫液治疗:

1、材料选择:盐水优于葡萄糖。

2、方法:宫腔积脓者应立即扩张颈管,引流脓液。术后置橡皮引流管于颈管至无脓液流出为止,同时应用上述药物治疗。

非癌肿性宫腔积脓可行宫腔灌洗,消毒药液如1∶5000过锰酸钾溶液或碘酒溶液(3%碘酒溶于生理盐水中,酒精含量应低于50%),灌洗时压力要低,速度缓慢。

如无双腔子宫灌洗管,可将导尿管插入宫腔,用100ml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一次灌洗液量根据积脓多少而定,一般30~50ml,须使灌洗液流尽后再第二次注入药液,如此反复多次,待流出液较清为止,然后放置橡皮管引流。如此每日进行一回。

3、相关检查:为了排除癌肿,排脓后可轻轻搔刮颈管及宫腔,所取组织送病理检查。如确诊为癌肿则按癌肿处理。脓液应送细菌培养及药敏,为选用抗生素的参考。

预后: 积极治疗后一般性炎性宫腔积脓可治愈;癌性宫腔积脓预后不良。

二、中医

中医用药治疗急性宫颈炎也有不错的效果。中医治疗急性宫颈炎有内治法、外治法。内治法将本病分为二型:湿热型、热毒型来治疗。

一、中药内服:以分型论治为主

(1)湿热内阻型:

1、机理:治以清热利湿兼活血化瘀。

2、处方:黄柏10克,生薏仁20克,苍术10克,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败酱草12克,红藤12克,生甘草10克。

若月经淋漓不断,色红,可加益母草10克,茜草15克,侧柏叶12克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带下量多色黄者,加车前子(包煎)20克,泽泻15克以清利湿热。

(2)瘀血阻滞型:

1、机理: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2、处方: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赤芍12克,柴胡10克,川牛膝12克,枳壳10克,生地12克。

若小腹疼痛明显,加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香附10克以活血行气止痛。

(3)阴虚内热型:

1、机理:治以滋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

2、处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0克。

若白带色黄臭秽,则加败酱草12克,生苡仁15克,车前子15克以清热利湿止带;

若心烦急躁,则加炒山栀12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以疏肝理气并清热。

1、中药外用:

外治法有局部上药。

1、处方:蒲公英 地丁 蚤休 黄柏黄连 黄芩生甘草冰片儿茶。

2、用法:将上药研成细末,喷涂于患处,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小编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宫腔积脓怎么治疗,宫腔积脓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宫腔积脓方面的知识,请关注小编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宫腔积脓”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