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春季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饮食清淡能养肝
2013-05-13阅读:9840 学员编辑 收藏
养生导读:春季气温开始升高,饮食选择宜凉而清淡。气温开始偏热,饮食上以选择凉而清淡的为宜。可以喝一些绿豆汤、酸梅汤和绿茶,以防止体内的积热。此时不适宜吃大辛大热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麻辣火锅等。

韭菜又叫起阳草,味道非常鲜美,还有其独特的香味。韭菜的独特辛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有助于人体提高自身免疫力。韭菜中这些硫化物还能帮助人体吸收维生素B1及维生素A,因此韭菜若与维生素B1含量丰富的猪肉类食品互相搭配,是比较营养的吃法。不过,硫化物遇热易于挥发,因此烹调韭菜时需要急火快炒起锅,稍微加热过火,便会失去韭菜风味。

饮食宜凉而清淡
韭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韭菜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纤维素,比大葱和芹菜都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同时又能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

韭菜虽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本草纲目》就曾记载:“韭菜多食则神昏目暗,酒后尤忌”。现代医学认为,有阳亢及热性病症的人不宜食用。韭菜的粗纤维较多,不易消化吸收,所以一次不能吃太多韭菜,否则大量粗纤维刺激肠壁,往往引起腹泻。最好控制在一顿100克至200克,不能超过400克。

人体阳气遇到晚春自然界骤升的阳气,内外两阳碰撞,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饮食上以清淡养肝为主,平时多到户外活动助身体阳气升发。

饮食以清积热为主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可适食大枣、蜂蜜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糯米团饼等不易消化的食品。还要多吃如芹菜、菠菜、白菜、油菜、莴笋、绿豆芽等蔬菜,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不足。

饮食宜凉而清淡
饮食要清淡戒辛热:除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外,可饮用绿豆汤、酸梅汤和绿茶等,以清除体内过大的火气。不宜吃羊、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等大辛大热食品。

多吃清热润肝菜:晚春肝气旺盛,可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润肝明目的蔬菜,如荠菜、芹菜、莴笋、荸荠等。

“春捂”开始结束

此时是“春捂”结束的信号,人们可以渐次减衣。但由于冷暖气候交替,“捂”与“不捂”要看天行事,依次而行。一般来讲,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即可减衣,而日夜温差大于8℃则该捂。还有,因为“寒从脚下起”,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故减衣时要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即是先减上衣,后减下衣。但对于体质虚弱者,在减上衣时,最好留件适宜的背心,以防风邪侵入,危害健康。
饮食宜凉而清淡
多运动排毒

在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应多出户外活动,投向大自然的怀抱。多运动多出汗可排毒、放松心情。踏青、郊游,坚持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都很好。

眼眼睛干涩最需要补水。

要想拥有健康水润的好眼色,首先要多喝水,再多吃一些核桃、杏仁等富含油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少吃甜食,因其会影响钙的吸收,对视力不好。另外,辛辣和带壳的海鲜就一定要少吃,这些东西是“发物”,容易引起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

睡出好眼神

睡不醒,眼神就会惺忪呆滞。春天每天要保证每天7~8个小时睡眠,便可以让眼睛得到充足休息。晚上不要睡太晚,最好是10点***。即便难入睡,也别有太大压力,春天身体同自然一样刚刚复苏,需要一点缓冲期。

饮食宜凉而清淡
按出好视力

眼部有诸多穴位,按摩眼周,不但有解乏的功效,如果长期坚持的话,还有助于塑造好视力。按摩眼周可以参照眼保健操的步骤,也可以简单刮刮眼眶,按摩一下眼睛周围的穴位。或者先顺时针转几十下眼球,再逆时针转几十下眼球,对增强实力都有不错的功效。

敷眼最解乏

所谓敷就是用毛巾浸上水,盖住眼睛捂,可以帮助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加速缓解眼部疲劳。敷眼最好是冷热交替着来。先用冷毛巾敷一、两分钟,接着用在40℃左右的水里泡热的毛巾热敷,如此重复十来次。每天早晚各一次,解除乏困效果极佳。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