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母婴养生 >> 婴儿护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宝宝闷热综合中
2015-08-18阅读:9896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婴儿冬季易患宝宝闷热综合症,宝宝闷热综合症的体现有哪些?如何防治宝宝闷热综合症?

【宝宝闷热综合症】宝宝冬季常见病

婴儿冬季易患“闷热窒息综合征”

“闷热窒息综合征”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的深夜和凌晨。绝大多数病人是婴儿和小幼儿,偶见于大孩子。小编小编总结了以下有关婴儿冬季易患“闷热窒息综合征”的知识,愿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原因主要是家长给孩子造成的不良睡眠状态:有的是衣被盖得过多;有的是将衣被或毛巾等物蒙住孩子头面;有的是婴儿与大人同睡时,将孩子放在母亲腋下;有的是让婴儿口含奶头睡……由此造成孩子口鼻不同程度堵塞,引起缺氧、窒息。同时,衣被过多,捂盖紧严,孩子大量出汗,体温不能散发,可引起身体脱水。

起病早期,机体可通过加快呼吸次数,加深呼吸幅度,吸进更多的新鲜氧气。出汗过多造成口渴,可通过饮水,以及自动改变体内细胞内外液体比例等进行代偿。

此时如能及时发现,将患儿头面部暴露在通风处,让其吸入新鲜空气,同时适量补充一些水分,即可改善症状,很快恢复正常,也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如未能发现,缺氧、脘水等症状可逐渐加重。大脑缺氧时间一长,就会变性软化,失去正常的功能,且无法再生补充。严重的闷热窒息综合征,病儿常留下顽固性癫痫、脑性瘫痪等严重后遗症,或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很快死亡。

由此可见,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注意避免这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悲剧。平时,应尽量培养让小婴儿单独睡,将摇篮或小床放置在大人床旁边,这样既便于照顾,又不会发生同睡时挤压孩子,或不慎将衣被盖住孩子的头面部的情况。特别是不可养成孩子口含奶头睡觉的不良习惯,防止因此发生口鼻被堵,或呛咳后窒息、缺氧等严重不良后果。不管气候多么寒冷,婴幼儿睡觉时,应将其棉衣、棉裤脱去,至多穿1~2件毛衣。盖被应松软,厚薄适度。如须加强保暖,可将垫被加厚。千万不可将被盖过头,或在孩子的头面部蒙上纱布、毛巾等物。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上述闷热窒息综合征的症状,不要惊慌失措。如仅为面色欠佳,仍有自主呼吸,刺激后身体有反应。应赶快将患儿移出捂紧的被窝,放置于空气新鲜的地方,让其吸入新鲜空气,改善缺氧状况。如孩子同时发高烧,可松解衣服,减少包裹,揩干汗水或用温水擦浴,更换湿衣服。也可在头部枕上冷水袋,以利散热降温,降低代谢,保护大脑。注意整个过程须适当保暖。做完这些应急措施后,立即送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治疗

1.降温退热

是治疗的基本措施。家长应该首先去除捂热的原因,撤离高温的环境,让孩子尽快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并尽快把孩子送到医院救治。孩子体温很高,要迅速降温。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如用冰垫、温水擦浴等,不要用发汗药,以免出汗过多加重虚脱。

2.迅速给氧

是治疗的必须手段。给氧可以提高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改善机体缺氧症状和呼吸状态。如有脑水肿出现,应该采取高压氧治疗。

3.液体疗法

也是抢救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患儿高热大汗后使水液大量丢失,会引起脱水和酸中毒,因此必须积极补充水分,纠正酸中毒。应采用静脉补液,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

除以上治疗措施外,对抽搐的患儿要应用抗惊厥药,如安定、鲁米那、水合氯醛等。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能量合剂和维生素C等药物,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同时要注意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并保证营养的供给。

应该提醒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对孩子切不要包裹得太紧太厚,保暖过度和缺乏新鲜空气会使孩子发生捂热综合征。这种情况病死率很高,而且既使抢救存活,后遗症也很容易发生。同时也提醒医务人员,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和处理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的关键。

请务必记住,无论在家中或医院,遇此情况,禁用退热剂!防止因此使患儿出汗更多,加重脱水,恶化病情。

如果孩子手脚冰冷,呼吸不规则或无呼吸,刺激无反应,不能稍有延迟,应暴露头面部,清除口鼻分泌物,做人工呼吸(必要时加做体外心脏按摩),同时就近送医院抢救。

细心呵护健康成长。

上一篇:如何哄孩子 下一篇:体外膜肺技术介绍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