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连晴高温的天气不仅炙烤人的身体,更使得市民心理承受力面临考验,“情绪中暑”者日增。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情绪中暑呢?
自测:你是否情绪中暑?
当你符合下列情形中5种以上时,小心,你已经在“情绪中暑”边缘了:
1.事无巨细都浮想联翩,久久不能释怀;
2.想做事时,却难以集中注意力;
3.别人的轻言细语也会觉得嘈杂难耐;
4.做事茫然失措,决断困难,效率低下;
5.对某些事物或环境非常害怕,极力逃避,却又觉得荒唐;
6.很小的刺激就大发脾气;
7.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8.展望未来一片茫然,回顾过去一无是处;
9.疲倦无力没有胃口,体重减轻夜不能眠;
10.反复出现某种念头或反复做某事,自知多余,但难以自拔;
11.有头痛、腰痛、颈痛等难以表述的不适,反复检查治疗不见效。
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夏季约有 16%的人会“情绪中暑”
据统计,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焦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许多人因天气炎热而食欲减退,加之出汗增多,人体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就会影响到大脑神经活动,常常表现为情绪焦虑烦躁,脾气急火气大,甚至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有些人还会对工作和学习厌倦、记忆力减退、整日昏昏欲睡等。即使人们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因外界强光线产生烦躁情绪。此外,夏季昼长夜短,蚊虫干扰,气候炎热,影响安睡,使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引发疲劳,也是诱发“情绪”中暑的重要原因。
专家介绍说,当感觉有以下症状出现时,实际上你就已经情绪中暑了:一是情绪烦躁,常会由于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三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动作。
如何预防情绪中暑
一、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持续闷热天气是“情绪中暑”高发的诱因,其直接“元凶”是由于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许多人因天气炎热而食欲减退,加之出汗增多,人体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就会影响到大脑神经活动,使人出现烦躁不安、动辄发火的症状,即使人们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因外界强光线产生烦躁情绪。此外,夏季昼长夜短,蚊虫干扰,气候炎热,影响安睡,使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引发疲劳,也是诱发“情绪”中暑的重要原因。
二、生活强调“清”字
1、清淡饮食
应尽量避免进食油腻食品,多吃清淡、洁爽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咖啡、菊花、金银花露等都有较好清火功效,能够有效消热、防暑、敛汗、补液,增进食欲。同时,要注意多饮水,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
2、清凉居室
应趁早晚室外气温较低时开窗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时应紧闭门窗,拉上窗帘,必要时使用风扇、空调等降温设备制造阴凉环境,可使人心静神安。
3、清静思想
要注意克服性格弱点,保持淡泊宁静心境,学会转移不顺心之事,做到既“修身”又“养生”。此外,活动时应趁曙光初照、空气清新的早晨,到公园等草木繁茂、空气新鲜处散步锻炼,吐故纳新。还可选择凉风习习的傍晚,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会使人们心静似水,心旷神怡。另外,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避免“情绪中暑”症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