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水中分娩怎么进行?最近很流行水中分娩,水中分娩是怎么回事呢?究竟水中分娩怎么进行呢?下面跟着小编的步伐来了解下。
水中分娩怎么进行?
水中分娩(water birth, birth in water),顾名思义,就是在水里生孩子。其定义是:新生儿娩出时完全浸没在水中。在此过程中新生儿的头部必须是完全浸没在水中直到身体全部在水下娩出,随后立即将新生儿抱出水面。
在充满温水的分娩池中分娩,可以减少孕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的痛楚。由于分娩池与母亲子宫内的羊水环境类似,因此胎儿在离开母体以后会很适应这一新的外部环境。胎儿的“本能”会使他们在出水之前屏住呼吸,不会呛水,在水中分娩适宜的水温能使产妇感到镇静,促使腿部肌肉放松,宫颈扩张。而水的浮力则有助于身体发挥自然节律,便于翻身和休息。
该种分娩方式不仅分娩时出血量少,会阴也很少有破损;而且由于产妇在水中的体位能自主调节,使得分娩时的用力更为自然,胎心也不会出现异常变化。由于分娩时间相对较短,产妇体力消耗甚小,产后恢复也明显优于其他分娩形式。而且水下诞生的婴儿比普通方式诞生的婴儿受到伤害的概率要小。
孕妇可以做水中分娩的条件
1、怀孕已达38周;
2、头产式(非胎位不正);
3、没有其他任何的危险因素存在;
4、胎心音正常;
5、没有胎便染色的状况;
6、胎儿的大小正常;
7、事先做好筛查,感染性疾病必须全部排除。“因为分娩缸不是采用高温消毒,所以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8、胎儿中等大小,理论上说,一般不超过7斤。不过在实际情况中,婴儿的体重并没有严格限制,比如广州的5个水中分娩婴儿,从5.9斤到8.1斤都有。
9、孕妇骨盆要够大,年龄最好在30岁以下。
10、身患疾病的孕妇,如心脏病的孕妇是不能水中分娩的。
11、如果事先检查发现胎儿不健康或胎位不正就不能在水中分娩。
选择水中分娩的产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产妇没有胎膜早破或妊娠合并高血压等并发症,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不能有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其次,产妇年龄最好在35岁以下,高龄产妇骨盆变硬,扩张度不好,不宜水中分娩。
再者,事先检查没有发现胎儿不健康、胎位不正或脐带严重绕颈的情况,胎儿不能过大,最好在3000克至3500克左右。如果检查发现胎儿有异常,或胎位不正,则不能在水中分娩。水中分娩过程中,如果出现胎儿心跳异常、羊水异常等现象,产妇要立即离开水中分娩池,由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水中分娩要注意哪些?
1、水中分娩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了。这要看胎儿的大小、胎位等情况。最适宜的是6斤半至7斤,胎位最好是头位,脸最好朝下,这样风险比较小。
2、控制水温:水温要保持在36至37摄氏度,与人体温度相似。
3、分娩池水必须严格消毒:产妇入池前要排空肠道或灌肠清洗,分娩水池要保持清洁,整个分娩过程中,需要换2-3次水。
4、避免长时间浸在水中:孕妇宫口扩张至五厘米后才进入水池,婴儿出生后必须马上离开水池,在水中呆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
5、有经验的助产士才能接生:每名孕妇要有两名助产士接生,助产士要有观摩两例以上水中分娩接生的经验。
水中分娩虽然能减少产妇的疼痛,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尝试的。而且如果要想水中分娩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产士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