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产后出血几乎是每个产妇都会遇到的情况,那么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避免产后大出血情况的发生呢?通过下面的介绍您将会对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做到如何预防。
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常见原因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有恐惧感;产程过长,体力消耗过大;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或产科并发症;存在双胎妊娠、巨大胎儿、合并子宫肌瘤等影响子宫收缩的局部因素。
胎盘因素
如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过多。
软产道损伤
如会阴、阴道、宫颈裂伤等。
凝血功能障碍
由于胎儿过大、或胎儿娩出过快或手术产,都可使会阴、阴道或子宫颈撕裂,甚至子宫下段撕裂,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
多次流产刮宫
准妈妈子宫内膜多次受损,易引起胎盘粘连,也容易导致产后大出血。
患妇科病
准妈妈患有子宫炎、子宫肌瘤、妊娠高血压病,由于子宫肌纤维变性、水肿、收缩无力均可造成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袖子开始时由于受到电视节目的影响,对分娩产生疑虑,再得知丈夫的母亲也是因产后出血去世后,担忧更进一步加重,怀孕后又过分关注妊娠方面的负面新闻,这些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都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潜在因素,因而她在临产后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再加上她因宫缩疼痛和精神紧张,在分娩过程中几乎没有进食,体力消耗过大,影响产后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大出血。
预防产后出血从妊娠期开始
做好产前检查
孕妇如有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治疗得到纠正。如果是双胎、羊水过多、患有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或以前有产后出血史的,应提早住院分娩。千万不要留在家中分娩!产后出血很难预先估计,往往突然发生,因此应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分娩,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医护人员会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诊治。
注重孕期营养
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或适当补充钙剂,可以预防分娩时的子宫收缩乏力;孕期预防贫血,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提高准妈妈分娩时对失血的耐受能力。
控制体重
孕期控制体重增加(不宜超过25~30斤),防止胎儿过大(7斤以内为好),减少难产机会。
产后注意卫生
产后注意外阴清洁,鼓励纯母乳喂养,有利于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大出血。
要预防产后大出血,孕产妇须做好孕前和孕期的自我保健,如参加孕妇学校,或从杂志书本上多了解妊娠分娩的过程,学会在孕期做好简单的自我监测,并进行定期产检,以减轻对分娩的恐惧心理。其次,在分娩过程中,产妇要尽可能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注意进食和休息,以确保有充足的体力顺利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