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职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工作可能改变你的性格
2015-11-09阅读:9168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你知道工作可能改变你的性格吗?从心理学上来说,个人对工作越投入,工作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冲突的问题,就会产生越大的影响。究竟为什么工作可能改变你的性格?下面小编为您解答。

前一阵子有几位前来心理咨商的个案,恰巧都是刚刚退休的银发夫妻,遇到的问题是配偶抱怨对方虽然已经退休,但心态上却老是停留在过去的职位上,甚至发现对方性格变的难以忍受。临床上我看到不少因为长年从事的某一工作类型,进而影响到自己的个性,甚至是价值观。

工作的三个层次

在心理学上定义个人对工作的投入深浅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把工作当职业,也就是所谓的occupation;第二个层次是专业(profession);第三个层次的投入最深,叫做志业(vocation)。一个人越投入自己的工作,越可能与工作代表的价值观、角色,产生比较深层的互动。从心理学上来说,个人对工作越投入,工作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冲突的问题,就会产生越大的影响。譬如业务工作的价值观是比较利益导向的,这一点如果跟个人的价值观不符,就有可能造成情绪受影响、没有安全感以及成就感。

举例而言,我常到企业帮他们的员工上课,课程中我常会适时的设计一些互动单元,让员工可以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观是什么。透过设计一个小故事,里面有各种代表「客观冷静」、「尊重他人」、「利益导向」、「牺牲奉献」等特质的角色,我经常发现成功的业务员,常常都会认同故事中代表利益导向的角色,而从事财务或法务工作的员工,大多高度认同故事中代表客观冷静的角色。一般来说,投入工作越深的人,越容易认同故事里跟自己工作价值观相同的虚拟角色。

工作可能改变你的性格_性格改变可能由于工作

勿压抑情绪与价值观

每个工作都会有社会大众所赋予特殊的期待,例如教师常被期许道德水平较高、个性较温和,但其实任何人透过教师甄选的程序都可以担任教师,并不是只有特定个性的人可以担任。用这种对个性、价值观的单一框架去看教师,其实并不符合现实的状况。所以,当一个人他所从事的工作价值观与个人的价值观不符,就会在认知上产生严重的矛盾,长期下来更可能形成身心疾病。有不少医学研究发现,长期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负面情绪或价值观,可能会产生忧郁症、暴食症、癌症…等严重身心疾病。

保持弹性才是健康

在精神医学上,我们定义心理健康的人是所谓有弹性的人,在职场上其实也是如此。要担任成功的业务或是管理者,都需要有弹性。企业的本质,其实就是人跟人的互动,既然要应对的人是千百种的,应对的方式也应该要可以有变化的弹性。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上,常会被定义是很「业务性格」的人,这不一定是一种褒或贬的评价,但如果是人际关系间被朋友评价很「业务性格」,可能就是一种失败了。因为这就代表这个人,已经失去了弹性,无法在工作与生活间做出转换。

举例来说,几年前有个被主管掏空而倒闭的跨国能源公司叫做恩隆,这家公司的CEO其实是个蛮传奇的人物,他的年薪有美金好几千万,但他曾经为了美金70分的找零,在纽约街头跟出租车司机大打出手而被告。固然当一个大公司的CEO一定需要一定程度的强悍,但当他的强悍已经无法因为现在是在工作或生活而调整时,他就失去了该有的弹性。

转换的三个步骤

到底应该要如何在个人特质与工作性格之间做出转换呢?就像我们开始的时候说的,个人投入工作的程度,可能会影响他的价值观,现代人又都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常常即使下班了,心也还是盘旋在工作上,这会不会是现代人的一种宿命?

成功的转换有三个步骤:

• 第一个步骤是「自助」,譬如说,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就可以变成工作跟生活的缓冲区,利用在交通工具上的时间练习静坐、冥想等放松技巧,让自己有独立的时间去为还没有完成的事件做规划,排定生活的优先级,越多的规划缓冲区的效果就会越好;

• 第二个步骤是「他助」,如果个人的自我觉察没有那么好,便可以邀请家人、伴侣帮忙,请他们在自己把工作的压力、情绪、个性带回来的时候做出提醒:「你现在看起来又像个业务经理了」。这种善意具幽默感的提醒,就可以帮助自己做出切换,甚至可以提醒「你现在是几档啊」,提醒自己生活和情绪是需要换档的,不需要一直往前冲,让自己可以有适度的休息;

• 如果前面两种都无效,可能就需要「专业协助」,也就是第三个步骤。如果发现自己已经有身心症状产生了,譬如说变得容易因为小事情而发怒,或是本来感兴趣的事现在都失去兴趣,甚至已经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那就要接受心理咨商的专业协助。

善用工作性格于生活当中

工作性格其实是一体两面,都有他的好或坏。在工作上来说,把一个「工程师性格」的人放在不同的部门,就会有不同的评价。

举例来说,把一个所谓「工程师性格」的人被放在人力资源部门,可能被认为是很冷酷无情、不通情理,但如果放在代表公司对外谈判的部门,他就可能被认为是很冷静客观、就事论事。

在生活的层面上,一些需要理性决策的事项,却需要他们的工作性格协助家人。例如家里要买房子、买车子、有比较大的投资时,都会需要有理性者存在。家庭可以透过授权给这样特质的人,做比较好的决定,这些人也可以觉得自己对家庭是有参与的。

因此面临退休生活应体认工作个性是没有好坏的,只是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做出应有的弹性调整。如此才能充分享受工作所带给我们丰富的收获。

职场相关定律

【墨菲定律】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当你想念一个人时,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互惠关系定律】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生命就像是一种回声送出什么就收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怎样对待人们,取决于你怎样看待他们,这是普遍的真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人有种情绪称为损失规避】医生跟病人说开刀有5%死亡概率,病人因此不敢开刀,但医生说开刀有95%成功率,愿意开刀数目大幅增加,同样事情,反应不同,因为人遇有损失会引发强烈情绪,而峰终定律告诉我们,人对事物看法被强烈情绪所左右。结论:不要轻易动用罚钱机制,罚钱应该、也必须是组织最后手段【信任定律】: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人际交往四定律】1.沉默定律:遇到不该争的人或事,最好的选择是沉默。2.失忆定律:赶上特殊的情境与环境,最没有后果的回答就是“我忘了”。3.微笑定律:谈话或谈判时遇到了难缠的对手又不好回避时,最好的应对是微笑;4.感怀定律:对方烦躁时递给他一支烟或一杯水,气氛就会缓解。

【一万小时定律】格拉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经过一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也有观点称,初步掌握一项技能,至少需要学习800小时。10000小时折算每天投入四小时,一周五天,相当于十年。

【杜根定律: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你若仅仅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一个人胜任一件事,85%取决于态度,15%取决于智力,所以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他是否自信,假如这个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会扼杀他的聪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