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民间偏方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中医浅谈栀子豉汤
2011-05-13阅读:9469 学员编辑 收藏

栀子豉汤的适应症

外感及内生之邪热,郁滞于胸膈,可阻滞胸膈气血,使经脉不得畅通。不通则痛,故可见胸痛,扰乱气机则肺之宣发肃降失常,故可见咳嗽,喘郁热逆传心包,扰乱心神,则可见烦闷懊恼,不眠等心神不宁的症状,而热邪灼伤脉络肌腠则可发生炎症,热迫血行则可见出血。

一、外感之热

1.外感热邪

热邪从皮毛而入,本应解其外而病自愈,若不及时驱邪外出或误治而使邪热入于胸膈。

2.外感寒邪入里化热

外感寒邪侵入皮毛腠理,本应驱邪外出而愈,但现汗吐下之法用之不当,反使正虚而邪入于里,郁而化热,留恋于胸膈之间。

二、内生之热

脏腑郁热传于胸膈之间,或心火无以制约而亢盛,古人云“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故邪热传之以心包胸膈也。

辨证要点

栀子豉汤的辨证要点: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或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舌苔黄。

河北当地名医刘保和老师用此方有两个辨证法宝。第一,病人睡眠不佳。第二,用拇指按剑突下病人感觉有憋胀疼痛感。凡有此二证者可用此方。

方药解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棉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分为二服,温服一升。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呕者止后服。(临床不呕者为多)

栀子,味苦性寒。其轻飘想到肺,色赤入心,泻心肺之邪热使之屈曲下行,从小便出,而三焦之郁火以解,热厥心痛以平《本草备要》。故导热下行从小便出,除上焦胸膈之郁火。

香豉,性甘微寒。色黑,形如腰子,故入肾,养阴清热。其气香窜。其性生发,轻浮上行。宣泄心肺郁热,甘辛微寒,解表除烦。和胃降浊,舒畅气机。

栀子配香豉,清泄胸膈郁热。郁热一除则懊恼烦闷诸证消除,又可鼓动肾水上济心阳,水火相济,阴阳调和,邪热自灭,君主自安。此方升中有降,降中有生,宣郁达邪,清热除烦。

现代临床应用

1.神经系统:如神经官能症、癔病、感染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等。中医属癫证、狂证、郁证、不寐、虚烦、热扰胸膈等范畴。

2.外感病:如流感、中暑、副伤寒、流脑等。中医属伤寒、春温、冬温、暑温、湿温等范畴。

3.循环系统:如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中医属发热、心悸等范畴。

4.呼吸系统: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中医属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

5.消化道系统:如食道炎、慢性胃炎等。中医属胃痛、呕吐、呃逆、噫气等范畴。

6.妇科:如子宫功能性出血等。中医属月经不调、崩漏等范畴。

7.其他:如齿衄、鼻衄、小儿夜啼、药物反应、心痒、食复、伏热等。

典型病例

1.倒经

一女生,近两个月来鼻出血,堵鼻则从口出,睡眠差,按其剑突下有胀痛感,予以栀子豉汤,一剂鼻衄除,感知月经亦来,追问其月经,原来已三月未来,恍然明白此非单纯鼻出血,此乃倒经也。郁热阻滞血不下行反上行从鼻出。

2.胸膈郁热

陈某,男5岁,5月前因高烧,抽风,昏迷。西医疑为“脑炎”,经治疗病情缓解,但遗有神智错乱哭笑无常,烦躁不安,曾进中西药未见效果。察其面色红光,口唇鲜红,舌质红而苔薄黄,脉滑微数。此属胸膈郁热夹痰阻滞心包之象,治宜清透郁热、豁痰开窍、镇心安神。于是用栀子豉汤加竹沥适量,送服安宫牛黄丸。1日3次每次半粒。与服旬日诸症悉解,再服一旬巩固疗效。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