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的作用
2013-10-25阅读:9623 学员编辑 收藏
牛蒡子
(处方用名)
牛蒡子 大力子 鼠粘子 炒牛蒡(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肺、胃经。
(药物功效)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解毒。
(临床应用)
1.治风热引起的白睛,胞睑红赤肿痛, 2.大黄能引热下行,治胞肿如桃。本品能外透毒邪,内泄实热、性寒滑利,非热盛或脾气不坚实者,不可应用。可配菊花、银花,连翅等药。
(用量用法)
3—10克。炒用寒性略减,入汤剂宜捣碎。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故气虚便溏者慎用。
(现代研究)
牛蒡子含牛蒡甙、脂肪油、少量生物碱及维生素A、Bl等。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尚有利尿解热作用。
【化学成分】含牛蒡甙、牛蒡酚A、B、脂肪油等。
【炮制】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恶实,采之净拣:勿令有杂子,然后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
【性味】辛苦,凉。
①《别录》:味辛,平。
②《本草拾遗》:味苦。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辛,温。
④《药品化义》:辛,性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牛蒡子的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
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
①《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
②《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③《食疗本草》: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
④《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⑤《医学启源》:消利咽膈。
《主治秘要》:润肺散气。
⑥李杲: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⑦《纲目》:消斑疹毒。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