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怎么治疗
2013-12-24阅读:9140 学员编辑 收藏
脾虚是生湿之本,健脾是理湿之纲。但湿既形成,务必速祛。速祛之法有发汗、利水、祛痰三法,可根据不同证候灵活运用。
疗湿泻,处以分消
小儿湿泻缘于脾虚不运,卫外不固,内外湿合,乱于肠道而成,故治疗湿泻应从发汗、利小便解之。《明医指掌》谓疏风利水以治泻,是上下分消之法,使湿有出路,湿去而泻自止。
例:曹某,男,2岁。手足欠温,头及胸背扪之发热,大便清稀如水、日数行,肠鸣辘辘,小便不利,脘满嗳气,不欲饮食,舌苔满布白腻,指纹淡暗。证属外受风湿,内蕴湿邪。治以疏风散湿,淡渗利湿,慎防陷变。
处方:紫苏叶4. 5克,防风4.5克,淡豆豉4.5克,陈皮3克,茯苓皮6克,大腹皮6克,煨木香1. 5克,砂仁1.5克(杵,后人),生姜皮1撮,葱管3支。1剂。
二诊:药后身热得汗已解,便稀转稠,腹胀肠鸣均减,小便畅行,腻苔尖边已退、中心未化。原方去紫苏叶、防风、葱、豆豉,加焦薏苡仁6克,炒苍术3克,炒白术4. 5克。2剂。药尽后大便即实,余症悉瘥。
【按】用疏风利水药以治泻,使湿邪从汗、从小便而泄。运疏风药尚有“风能胜湿”之义,“如卑湿之地,风行其上,不终日而湿去矣”(《明医指掌·湿证五》)。对于暑湿泻和湿热泻的治疗,可用上下分消之法,并不限于暑、热只可用清,而不可用散。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