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辨病思维
2013-12-24阅读:9210 学员编辑 收藏
(l)诊断要点
1)有维生素D缺乏史。
2)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冬春季。
3)本病临床上分为以下四期。
①初期:多汗、夜惊、烦躁等神经精神症状,或有发稀,枕秃等症。血生化轻度改变或正常。
②激期:除上述表现外,以骨骼改变为主。骨骼改变以轻中度为多。X线摄片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干骺端增宽,边缘呈毛刷状。血清钙、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③恢复期: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体征减轻,X线片临时钙化带重现,血生化恢复正常,但可遗留骨骼畸形。
④后遗症期:重症患儿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见于>2岁的儿童。无其他临床症状,理化检查正常。
4)按骨骼畸形分为
①轻度:方颅、轻度肋串珠和郝氏沟,轻度“O”形腿(站立、两足并拢,膝关节距离在3cm以下)。
②中度:颅骨软化,明显串珠和“手镯”及郝氏沟,中度“O”形腿(膝关节距离在3~6cm以上),“X”形腿在中度以上(站立时两膝关节并拢,两踝距离在3cm以上)。
③重度:影响生理功能和运动功能。如圆而钝的串珠、手镯,明显的郝氏沟和鸡胸,以及影响步态的“O”形腿和“X”形腿,或伴有病理性骨折。
5)血生化:初期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明显下降,钙磷乘积小于30,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激期血钙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腕部X线片可见干骺端模糊,临时钙化带消失,呈毛刷状或杯口状改变。
(2)鉴别诊断
①脑积水:中医学称“解颅”。发病常在出生后数月,前囟及头颅进行性增大,且前囟饱满紧张,骨缝分离,两眼下视,如“落日状”。X线片示颅骨穹隆膨犬,颅骨变薄,囟门及骨缝宽大等。
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又称克汀病、呆小病。出生3个月后呈现生长发育迟缓,明显矮小,出牙迟,前囟大而闭合晚。但患儿智力明显低下,表情呆滞,皮肤粗糙干燥,血钙磷正常,X线片示骨龄延迟,但钙化正常。血查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可资鉴别。
2.辨证思维
(1)辨轻重:症见烦躁,多汗,枕秃,纳呆,囟门开大,未见骨骼变化者为轻;症见精神淡漠,汗出如淋,肌肉松弛,颅骨软化,或方颅,前囟迟闭,严重鸡胸,下肢弯曲,脊柱畸形者为重。
(2)辨病位:病在脾,肌肉松弛,形体虚胖,纳呆便稀;病在肾,头颅骨软,头方囟大,齿生迟缓,鸡胸龟背,下肢弯曲,肋骨外翻;病在心,精神烦躁,夜啼不安,语言迟钝;病在肺,毛发稀软,面白多汗,容易感冒;病在肝,坐迟立迟,行走无力,两目干涩,性情急躁,时有惊惕,甚至抽搐。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