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辨证论治
2013-12-24阅读:9364 学员编辑 收藏
1.肺脾气虚
【证候】 初期多以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囟门开大,伴有轻度骨骼改变,或形体虚胖,肌肉松软,大便不实,食欲不振,反复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软无力。
【辨证】 临床所见多汗,既有自汗,又有盗汗,辨证时不得谓自汗必为阳虚、盗汗必为阴虚,小儿佝偻病常自汗与盗汗并见,初期多属肺脾气虚。本证以脾虚为本,症见肌肉松软,大便不实,食欲不振等;脾虚及筘,卫外不固,则见多汗、反复感冒;脾虚肝旺,见烦躁、夜惊等症。
【治法】 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主方】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处方举例】 黄芪lOg,党参5g,白术5g,茯苓5g,五味子5g,酸枣仁5g,煅牡蛎lOg,陈皮3g,神曲3g,甘草3g。(以1岁为例)
2.脾虚肝旺
【证候】 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出牙延迟,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则抽搐,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细弦。
【辨证】 本证是由脾虚气弱,化源乏力,气血不足,肝失濡养所致。辨证时要抓住脾虚、肝旺两个方面。脾虚证多汗、纳呆、乏力,气血不足故发稀;肝旺证夜啼、易惊、抽搐。脾虚及肾者,则有囟门迟闭、出牙延迟、骨软立行无力等。
【治法】 健脾助运,平肝息风。
【主方】 益脾镇惊散加减。
【处方举例】 人参3g,白术5g,苍术5g,茯苓5g,煅龙骨lOg,灯心草2g,煅牡蛎1Og,钩藤lOg,甘草3g。(以l岁为例)
3.肾精亏损
【证候】 有明显的骨骼改变症状,如头颅方大,肋软骨沟,肋串珠,手镯,足镯,鸡胸,漏斗胸等,O形或X形腿,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并有面白虚烦,多汗肢软,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辨证】 病在激期至恢复期、后遗症期,重在肾精亏损。在临床症状中,本证以骨骼改变为主,尤以颅骨软化、囟门晚闭、出牙延迟为多见,恢复期、后遗症期则见鸡胸、漏斗胸、O形或X形腿等症。
【治法】 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主方】 补肾地黄丸加减。
【处方举例】 紫河车5g,熟地黄5g,山茱萸5g,枸杞子5g,山药lOg,茯苓5g,肉苁蓉5g,巴戟天5g,菟丝子5g,远志5g。(以1岁为例)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