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遗尿
2013-12-24阅读:9371 学员编辑 收藏
遗尿亦称“尿床”,是指3-5周岁或以上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发病与元气不足,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病因病机分析
遗尿的发病机制虽然主要在于膀胱失于约束,然而与肺、脾、肾功能失调,以及三焦气化失司都有关系。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肾气不足,膀胱虚寒。
1. 肾气不足 是遗尿的主要病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如早产、双胎、胎怯等,使元气失充,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尿液,而为遗尿。
2.肺脾气虚 素体虚弱,屡患咳喘泻痢,或大病之后,脾肺俱虚。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转输精微,肺虚治节不厅,通调水道失职,三焦气化失司,则膀胱失约,津液不藏,而成遗尿。
3.心肾失交 患儿常见心火偏旺,日间玩耍过度;肾阴偏虚,则五心烦热,舌红红少津。火旺水亏,心肾失交,水不制火,则多梦遗尿。
4.肝经湿热 平素性情急躁,所欲不遂,肝经郁热,或肥胖痰湿之体,肝经湿热恿蕴结,疏泄失常,且肝之经络环阴器,肝失疏泄,影响三焦水道的正常通利,湿热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此外,亦有小儿自幼缺少教育,没有养成夜间主动起床排尿的习惯,任其自遗,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性遗尿。
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发病年龄在3周岁以上。
②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天发生:尿床,甚则每夜遗尿l一2次以上者。
③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
④X线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隐性脊柱裂,或做泌尿道造影可见畸形。
(2)鉴别诊断
①热淋:热淋也可出现尿床,但可见尿次频繁,伴尿痛尿急,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红细胞,尿培养阳性。
②神经性尿频:其特点是患儿在白天尿急尿频,入睡后尿频消失。
③尿失禁:患儿尿液不能控制,不分昼夜,不分觉醒或睡眠。多为先天发育不全或脑病后遗症的患儿。
2.辨证思维
主要辨脏腑。肾虚遗尿,夜尿多而清长,畏寒肢冷,神萎智弱;脾肺气虚,尿短而频,神疲气弱,容易出汗;肝经郁热,尿少色黄,臊臭异常,烦躁口于。
治则思维以温肾固涩,补肺健脾,疏肝清热为主。并配合针灸、外治、激光等综合疗法,以增强疗效。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