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感冒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热伤风感冒, 热伤风治疗
2017-12-10阅读:10253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热伤风感冒治疗小方法
1. 热伤风感冒治疗的小方法
2. 热伤风感冒的食疗方
3. 热伤风感冒吃什么药
二、热伤风感冒吃什么好
三、热伤风感冒要注意什么

热伤风感冒治疗小方法

1、热伤风感冒治疗的小方法

1.1、热水泡脚

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才可预防感冒。

1.2、盐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更应注意盐水漱口,此时,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热伤风感冒治疗小方法

1.3、冷水浴面

每天洗脸时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注意勿吸入过深以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

1.4、按摩鼻沟

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1.5、白酒擦身

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约15分钟后便大汗淋漓。

1.6、呼吸蒸气

初发感冒时,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1.7、热风吹面

感冒初起时,可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至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少症状,加速痊愈。

2、热伤风感冒的食疗方

2.1、西瓜汁

将西瓜去子取瓤,纱布绞汁,代茶频服。

2.2、三汁饮

柠檬汁、葡萄汁、鲜橘汁。三汁等量,加温开水等量,放凉饮用。

热伤风感冒治疗小方法

2.3、三花汤

白菊花15克,金银花20克,白扁豆花15克。三味放搪瓷容器内,加水煎汤代茶饮之。

2.4、绿豆稀粥

绿豆20克,粳米30克。先将绿豆煮沸,待稍软后加入粳米,再煮至米熟为度,加适量冰糖食用。

2.5、藿香叶粥

鲜藿香叶20克,煎汤加白糖,每天服3至4次。或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加藿香汁煮沸,即成藿香粥,适量服用。

3、热伤风感冒吃什么药

风热感冒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

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可服用中成药,如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热伤风感冒吃什么好

地瓜:就是红薯、山芋 能生津止渴,可生啖或煮食。

荸荠:适宜风热感冒之人咳嗽痰黄,咽喉肿痛,口干作渴者食用。

梨子:性凉,味甘,能生津、清热、化痰,适宜风热感冒、发热、口干渴、咳嗽痰黄时,随意食用。

萝卜: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对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者,尤为适宜。

绿豆:有清热消暑作用,炎夏酷暑的风热感冒之人,食之最宜。

甘蔗:性寒,味甘,能清热,生津。风热感冒之人发热、口干、咳嗽时,宜食之。

胖大海:性凉,味甘淡,能清热,利咽。

大蒜:性温,味辛,有防治感冒作用,无论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者皆宜。

热伤风感冒治疗小方法

扁豆:性平,味甘,有清暑化湿的作用。

冬瓜:性凉,味甘淡,能清热祛暑。

丝瓜: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

热伤风感冒要注意什么

少吃乌梅、山楂等酸的食品。因为这类食物往往性酸,具有收敛的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热伤风”的药物或食物。

少吃油炸食物以及富含动、植物油脂的食物。由于这类食物也会妨碍“解表”药物发挥疗效,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

少吃冷饮。过冷的食物具有“收敛”的作用,会影响药物或食物的“解表”功效。

应忌吃生姜、肉桂、辣椒、荜拨、食茱萸、荜澄茄、大茴香、小茴香、阿胶、人参、黄芪、胎盘等。忌食鹅肉、羊肉、牛肉等肉类,中医讲“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留有后遗症之意)”有湿者还应忌食或者少食饴糖、田鸡肉、鹅肉、全脂奶、大枣、鳖等滋腻助湿之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