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食材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含锌食物,补锌
2017-02-19阅读:9364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含锌的食物有哪些
二、缺锌的症状
三、怎么预防缺锌

含锌的食物有哪些

1、含锌的食物有哪些

含锌量高的食物有瘦肉、猪肝、鱼类、蛋黄等。其中含锌量最高的食物是牡蛎。

含锌的食物有哪些

根据多年的检测发现,动物性食品普遍含锌量比较高,每一百克动物性食品中大约含锌3-5mg。

植物性食物中,含锌量普遍偏少。每一百克植物性食品中大约含锌只有1mg左右。主要含锌量比较高的植物性食物有豆类、花生、小米、萝卜、大白菜等。

贝壳类食物的含锌量也是非常高的。如牡蛎、蛤、蚝、蚌等都含有较多的锌,若以含量来说的话,牡蛎又是其中的最优者,而水果中锌的含量最少。

动物性蛋白质食品如鱼、肉、肝、肾、以及贝类食品,有效锌的含量均较丰富,缺锌的人群可主要从动物性食物着手。

含锌的食物有哪些

2、缺锌的原因

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膳食食物是以谷类食物为主,然而锌元素在谷类食物中的生物利用率特别低,只有15-30%。同时如果儿童过多的食用精致类食品的话会导致锌的含量丢失过多,从而更容易导致体内缺锌;

我国在土地种植的时候大量的使用农业化肥,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锌元素在植物中的产生,导致生长出的粮食普遍缺锌;

现在的食物在消费者食用之前已经经过了很多道工序的加工,食品经过深加工后,会使食物中锌的含量减少;

过度的饮酒、吃糖也会导致体内锌元素的大量流失。人体本身就很容易缺锌,尤其是已婚青年男性,因为他们正处在性生活高峰阶段,过度频繁的性盛会也会使得体内锌元素不足;

吸收率的问题:锌吸收不良,慢性消化道等疾病会降低人体对于锌的吸收利用;

锌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应用利尿剂,类固醇,胶膜透析等。同时,铁、钙摄入过多也会导致锌的丢失增加。

3、影响锌吸收的食物有哪些

如果饮食均衡的话,每天人能能够接收到的锌元素大概是10-20mg左右,但遗憾的是,其中只有2-3mg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植物酸是影响锌吸收的主要物质,它在肠道内能和锌形成不溶性的盐。

另外食物纤维素也会影响人体吸收锌元素。

食用富含锌的食品同时必须食入充足的动物蛋白(如瘦肉、鱼等)。动物蛋白能提高锌在人体内的利用率。但是,其他微量元素的过多摄入,例如大量补钙、补铁都可影响人体对锌的吸收。同样,过多补充锌制剂,也会影响人体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最好的办法是进食营养丰富、均衡的食物。

缺锌的症状

1、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普遍食量减少,没有饥饿感,不主动进食;

2、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

3、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

4、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出虚汗、睡觉盗汗等;

5、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出现地图舌(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图形);

6、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

7、视力问题:视力下降,容易导致夜视困难、近视、远视、散光等;

8、皮肤损害:出现外伤时,伤口不容易愈合;易患皮炎、顽固性湿疹;

9、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怎么预防缺锌

其实补锌最佳的方式是通过食补,可多吃含锌量丰富的食物。含锌量高的食物一般都在动物肝脏、海产品、坚果类、瘦肉类等当中,如:牡蛎、瘦肉、鱼类、核桃、花生、核桃仁、猪肝等,平时可多食一般不会造成缺锌。

含锌的食物有哪些

但缺锌症状很明显或被确诊为缺锌了,要用药补。因为每个人的肠胃吸收能力不同,如果单单依靠食补是不及时也不全面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常吃含锌高的食物也没补上的重要原因。

选择时要特别注意,目前补锌产品中,效果比较理想的是蛋白锌(生物锌)——锌硒宝片,主要是吸收高且无副作用,是补锌中的佳品。

硫酸锌、氯化锌、硝酸锌是无机锌,副作用很强烈,现在已淡出市场。

葡萄糖酸锌、甘草锌、乳酸锌、醋酸锌、柠檬酸锌、氨基酸锌等是有机锌,有些副作用,只能饭后服,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须遵循医生指导下用药,儿童及孕妇不建议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