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食辛辣、腌制品。
根据病情,应卧床6个月左右,神志清醒者在床上平卧时可适当活动双下肢,防止血栓形成。昏迷、大小便失禁患者可导尿,鼻饲,定时翻身,防止压疮。注意眼、鼻、口腔护理,经常调整和改变体位,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纠正水电失衡、代谢紊乱等。供应营养丰富的含高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和高蛋白食物。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脑内或经其他途径播散至脑内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侵犯的是脑膜,同时亦可侵犯脑实质、脑动脉、脑神经和脊髓等,因此临床常见四种类型,即脑膜炎型;脑结核球型;脑脊髓型;混合型。由于本病侵犯的解剖部位的重要性,所以结脑为重症结核病。若早期治疗,用药顺利,患者配合,可取得良好预后;但晚期病例,治疗不合理,用药困难(如患者不配合用药、耐药病例等),则预后差,重症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
鉴别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1、化脓性脑膜炎,年龄较大儿可因脑实质下结核病灶破溃。大量结核菌突然进入蛛网膜下腔而急性起病,或婴幼儿急性血行播散继发结脑,均可出现脑脊液细胞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易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但化脓性脑膜起病更急,病变主要在颅顶部故少见颅神经损害,治疗后脑脊液乳酸含量很快恢复正常等可资鉴别。但未经彻底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其脑脊液改变与结脑不易鉴别,应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2、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细胞轻一中度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等须与结脑相鉴别。但病毒性脑膜病炎急性起病、脑膜刺激征出现早,可合并有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脑脊液糖与氯化物多为正常,乳酸含量均低于300mg/L。
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二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改变极为相似,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起病更为缓慢,脑压增高显着、头痛剧烈,可有视力障碍,而颅神经一般不受侵害,症状可暂行缓解。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孢子,或沙氏培养生长新型隐球菌即可确诊。
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并发其它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