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往往营养缺乏,应给予鼻饲和静脉高营养,以维持有足够的能量供应,避免代谢功能和电介质紊乱。
平时注意适当的加强营养,多吃点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避免烟酒刺激、以及油脂食物、高脂肪食物、辛辣刺激食物等。避免可乐、垃圾食物、糖、白麦粉制品、洋芋片、腌肉等易刺激身体的食品。
2.1、心理护理
ICU的环境及各种治疗对病人都造成刺激,人工气道导致病人语言沟通障碍。护士应经常到床旁,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2.2、预防感染
操作前后注意洗手。经常更换并消毒呼吸机的管路及接触呼吸道的设备。气管插管应每天更换位置,气管切开处每日严格换药一次。
2.3、营养支持经
静脉或胃管提供足够的营养。
2.4、人工气道的护理
每小时评估病人的呼吸状况,必要时抽吸呼吸道分泌物,其指征有:频繁的咳嗽,肺部听诊有痰鸣音,呼吸机高气压报警等。
每日定时作好胸部物理治疗,每2小时变动一次体位,叩背,指导病人咳嗽、深呼吸。吸痰过程中注意给氧,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血气分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0%以上。ARDS曾有许多名称,如休克肺、弥漫性肺泡损伤、创伤性湿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呼吸频速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X线呈现弥漫性肺泡浸润。本症与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颇为相似,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为示区别。一种急性呼吸衰竭综合症,特色在于相称的发作病史,带有严重血氧不足的重度呼吸窘迫,肺部顺从度(compliance)下降,且在胸腔X光上有广泛的肺部浸润(非因因性肺水肿)。
该疾病的高危人群有:肺炎(比如「臭名昭着」的非典、禽流感等感染)、误吸、肺挫伤、淹溺和有毒物质吸入、全身严重感染、严重多发伤、休克、高危手术、大量输血、药物中毒、胰腺炎患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害:
呼吸频数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病理生理主要改变为弥漫性肺损伤、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泡群萎缩。ARDS是各种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达50%~70%。ARDS属中医“哨证”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