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产儿。对于早产儿,早期就需限制液体和钠盐的摄入量。对于生后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在出生10天内静脉滴注吲哚美辛(消炎痛),可有效关闭动脉导管。但有肾功能不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有出血倾向的患儿禁用,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检测肾功能。近来使用布洛芬(异丁苯乙酸)静脉滴注促进动脉导管闭合,疗效与吲哚美辛(消炎痛)相当,且较少引起少尿。布洛芬分3次给予,首次剂量为10mg/kg,之后的24h按5mg/kg再用2次,导管闭合率可达70%。经治疗心功能不全不能纠正者,需手术结扎动脉导管。
2、足月儿和年长儿。有严重左向右分流的患儿,关闭动脉导管可以纠正心力衰竭并消除最终发展成为肺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为预防感染性心内膜,即使是小的分流也建议结扎动脉导管,尤其是这种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但单纯为消除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性而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尚有争议。
3、经皮穿刺经导管动脉导管堵塞术。目前,经导管介入治疗堵塞未闭的动脉导管的方法优于手术结扎。从19世纪70年代早期到80年代后期,Rashkind双伞装置被广泛使用之前,动脉导管经心导管阻塞术只是偶尔有过尝试。但Rashkind双伞由于价格昂贵,需较大的经静脉管鞘及相对较高的近10%~20%的残余分流率,目前亦已少用。据报道有少数病人尚可发生血管内溶血和左肺动脉血流紊乱。
食疗方:
1、人参汤:
[原料]人参、橘皮各10g,紫苏叶15g,白糖50g。
[制法]诸料加水500mL煎成汁,去渣饮汁。
[功效]补益心气。理气和胃。适用于心气不足型心脏病。
[服法]随意服。
2、小麦红枣粥:
[原料]小麦50g,糯米100g,大枣5个,龙眼肉15g,白糖20g。
[制法]小麦加热水浸胀,入锅煮熟取汁,汁中加糯米、去核大枣、龙眼肉共煮成粥。起锅时入白糖。
[功效]养心益肾,清热止汗,补益脾胃,除烦止渴。适用于心脏病,症见心悸心慌,烦躁失眠,劳累后易疲乏,自汗盗汗。
[服法]2~3次/d,连用4~5日为1个疗程,趁热食。
日常护理
1、避免受凉,患感冒、发热要及时用药或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进行左上肢的功能锻炼,避免废用综合征。
3、注意气候变化,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避免呼吸道感染。
4、逐步增加活动量,在术后3个月内不可过度劳累,以免发生心衰。
5、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按时复诊。
饮食调理
加强营养供给,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保证蛋白质、钾、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