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蛋白疗法
目的在于降低血液中游离态胆红素的含量。对于日龄在7天以内的患儿,可以将白蛋白(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溶解于20毫升葡萄糖溶液或25毫升血浆中由静脉给药。每天给药1到2次。此外,在接受换血前,也应当静脉滴注白蛋白一次。
2、丙种球蛋白疗法
每公斤体重给药一克,应当在4到6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该疗法可以抑制溶血过程,在刚发生溶血的时段内使用尤其有效。
3、酶诱导剂疗法
可以增强相关酶系的活性,使更多的游离态胆红素转为结合态。常用的如苯巴比妥,剂量为:5mg/kg/日,每8h给药一次。此外,也可以用尼可刹米。
4、光照疗法
光照条件下,胆红素会加快转化为异构体。异构体水溶性大为增加,不需要肝脏的代谢过程就可以直接通过胆汁或尿液排泄。
5、换血疗法
当每毫升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达到18毫克以上,且光照疗法的疗效不显着时,考虑采用换血疗法。
此外,应当改善患儿营养,保证水分和热量的供给;防止产生相关并发症;避免使用葡萄糖醛山转移酶或白蛋白的竞争性抑制药物等。如病势严重,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核黄疸早期以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为主,可静脉补液供给热量,另静滴白蛋白或血浆、地塞米松,口服苯巴比妥、尼可刹米、10%活性炭溶液、琼脂等,光疗、输血。
重型病例除上述治疗外,可换血治疗。
尚不明确。
预防护理:
产前
严格的产前检查可以有效地减少早产和难产的几率。另外,容易引发高胆红素血症的药物(如维生素K)、抑制白蛋白的药物(如磺胺类抗菌药),都不宜服用。
产后
1、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外观特征。可将其放置在日光下观察其皮肤颜色,用指尖按住他的头部,胸部或手心(脚心)的皮肤,大约1-2秒后松开,可判断他的皮肤是否被黄染。如观察到他的眼珠,泪水或尿液变黄了,那就意味着胆红素已经超标,要马上就医。
2、按时检测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
饮食
宜
1、宜吃退黄的食物;
2、宜吃优质蛋白类的食物;
3、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忌
1、忌吃油腻的食物;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忌吃刺激性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