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氢氯噻嗪片
用法用量:
1.1、成年人常用量口服。
1.1.1、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次25~50mg,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或每周连服3~5日。
1.1.2、治疗高血压,每日25~100mg,分1~2次服用,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
1.2、小儿常用量口服。每日按体重1~2m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mg/m2,分1~2次服用,并按疗效调整剂量。小于6个月的婴儿剂量可达每日3mg/kg。
化学成分:氢氯噻嗪
不良反应:大多不良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2、弥柠(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
用法用量:口服,尿崩症0.1mg~0.2mg/次,3次/日;夜间遗尿症0.2mg~0.4mg/次,睡前用。静脉注射,中枢性尿崩症,成人1(g~4(g/次,1岁以上儿童0.4(g~1(g/次,1岁以下儿童0.2(g~0.4(g/次,1~2次/日。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肾尿液浓缩功能试验,成人4(g,1岁以上儿童1(g~2(g,1岁以下儿童0.4(g。静脉滴注,控制出血或术前预防出血,按体重0.3(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100ml,在15~30min滴完,必要时可重复1~2次。
化学成分:分子式:C46H64N14O12S2 分子量:1069.2禁忌:
2.1、习惯性或精神性烦渴症患者
2.2、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心力衰竭患者
2.3、IIB型血管性血友病患者
2.4、需要服用利尿剂的其他疾病患者。
3、苄氟噻嗪片
用法用量:
3.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次25~50mg,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或每周连服3~5日。②治疗高血压,每日25~100mg,分1~2次服用,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
3.2、小儿常用量口服。每日按体重1~2m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mg/m2,分1~2次服用,并按疗效调整剂量。小于6个月的婴儿剂量可达每日3mg/kg。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苄氟噻嗪。化学名称为:3-苄基-6-三氟甲基-7-磺酰氨基-3,4-二氢-2H-1,2,4-苯并噻二嗪-1,1-二氧化物。其分子式:C15H14F3N3O4S2,分子量:421.41。
禁忌:暂不明确。
偏方1、津液亏虚证
益气生津。生脉散加生地、葛根、乌梅等。
偏方2、肾阴虚证
滋补肾阴、固脬止尿。左归饮加芡实、龙骨、牡蛎。
偏方3、肾阳虚证
温补肾阳、固脬止尿。菟丝子丸加减。
偏方4、肾气不固证
补肾固涩。桑螵蛸散加减。
偏方5、气阴两虚型
治宜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从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化裁,酌加固摄肾气之品:党参、麦冬、五味子、竹叶、生石膏、黄杞、山药、益智仁、肉苁蓉、白芍、生地、知母、萸肉等。
偏方6、肺胃阴虚型
治宜清肺养胃,止渴生津,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生石膏、知母、甘草、党参、天花粉、生地、藕汁、鲜石斛、乌梅、黄连、天冬、麦冬等。
偏方7、麦门冬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知母10克,芦根40克,麦冬15克,花粉20克,沙参20克,竹叶10克,葛根15克,乌梅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治疗7例,服3~6剂后,饮水、尿量减半,尿比重增高,服9~18剂后痊愈。
偏方8、止渴缩泉汤
组成:生地2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石斛20克,天花粉12克,乌梅9克,山萸肉12克,山药9克,乌药9克,益智仁9克,覆盆子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处理并发症,对症状严重者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急性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本病重点在继发性NDI的预防,因其中相当部分属医源性,临床应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