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类型 >> 禁忌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注意事项
2018-05-20阅读:11611 学员编辑 收藏
一、慢性胰腺炎的饮食和注意事项
1. 慢性胰腺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2. 慢性胰腺炎的其他注意事项
二、慢性胰腺炎的简介
三、慢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和危害

慢性胰腺炎的饮食和注意事项

1、慢性胰腺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1.1、不能吃熘、炸、煎等油腻食物

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胰液只消化我们进食的食物,但如果暴饮暴食,尤其是晚上经常吃油腻的食物并饮酒,就会使得胰液分泌过度旺盛,甚至引起胰管内压力增高,让胰液和胆汁在胰腺内汇合,阻碍胆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激活胰液中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的自身消化,这相当于胰腺“自杀”。

慢性胰腺炎不能吃什么,慢性胰腺炎的注意事项

1.2、忌辛辣

辣椒、姜、蒜,这些食物都是胰腺炎患者的禁忌。刺激性的食物,会加重胰腺的负担,延误胰腺炎的病情,不利于治疗,调味品不宜太酸,太辣,因为能增加胃液分泌,加重胰腺负担。所以,为了使胰腺尽快恢复健康,在饮食上,一定要忌辛辣。

1.3、不能吃酸性水果

在胰腺炎发病初期或刚出院恢复期,有酸味的水果会加重胰腺负担,对康复治疗起到阻碍作用。如:葡萄、山楂、桔子、橙子、菠萝、提子、酸枣(也称山枣、野枣)、杏等酸味水果都尽量不要吃。饮食中宜少吃煎炒,多吃蒸炖,以利消化吸收。

2、慢性胰腺炎的其他注意事项

应多注意情绪的稳定,不要出现暴躁的脾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放松的心态积极的面对疾病,不要过于紧张和压抑,及时的给自己心里上放松,及时的疏导自己。

患者在后期调养中要注意经常性的运动,但是不要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和睡眠时间,经常性的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疾病,积极的进行复查,防止疾病的复发。

慢性胰腺炎不能吃什么,慢性胰腺炎的注意事项

慢性胰腺炎的简介

慢性胰腺炎(CP)发病率逐年增加,是各种病因引起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基本病理特征包括胰腺实质慢性炎症损害和间质纤维化、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结石等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在国内,CP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慢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和危害

慢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

慢性胰腺炎患者多见于30岁至60岁人群,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这与这个年龄段的男性经常在外应酬喝酒、工作繁忙、饮食无规律等有关,因为酗酒和暴饮暴食是引起胰腺炎的重要因素。”

慢性胰腺炎的危害

1、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无论是轻型胰腺炎或重型胰腺炎,消化系统各脏器均可发生变化,如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黄疸、肠麻痹、肠梗阻、腹膜炎、假性囊肿和腹腔脓肿等,较为常见,更是被大多数患者所熟知,本文不再赘述。

2、对心脏的损害

急性胰腺炎时心脏可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轻者仅有心率增快、心律不齐等表现,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及心跳骤停,偶然也可能发生心包炎或心包积液,甚至因心包压塞而致死。

慢性胰腺炎不能吃什么,慢性胰腺炎的注意事项

3、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急性胰腺炎时呼吸系统并发症相当多见,约有70%的急性胰腺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表现。急性胰腺炎的呼吸系统病变可能会给治疗带来困难,是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对肾脏的损害

急性胰腺炎会导致肾脏的损害,不过因为患者的不同,所以导致肾脏损害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则可能出现轻度的肾小管以及肾小球功能异常,但是也有可能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5、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由于大量活性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等进入脑内,可损伤脑组织和血管,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候群,此症候群称为胰性脑病。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

6、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急性胰腺炎可出现多种胰外表现,但血液系统的变化较少。常见的血液系统变化有以下几点:白细胞数急剧增多,凝血功能异常、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症、皮肤瘀斑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