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会看到很多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即便是亲近如邻居家人也难免会出现争执而僵持不下,轻则自己生闷气,重则破坏亲密关系,老死不相往来,生气是养生的第一禁忌,无论你吃什么珍馐佳肴都不能修补生气带来的身神俱伤。那么如何制怒呢,怎样才能不生气也是一门学问。
不生气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爱地巴,他一生气就绕自己的屋子跑三圈。到老了,他的屋子很大了,他绕三圈需要很长时间。有人问他,他说,年轻时,看见屋子小,就想哪有时间和人置气。老了屋子大了就想屋子都这么大了,还和那些人见识什么呢。生气只是自己的一种情绪,控制自己的思想就可以控制情绪了。没人能永远生气,所以生气时,作自己身心的主人,耐心观察负面情绪的动态。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别人呕出来的东西你咽下去。
在一辆公交车上,两位乘客为一件小事打了起来,仅仅因为一位乘客的塑料袋子从货架上掉落下来,砸到了另一位乘客的肩。这本来是一个意外,也并未伤着人,但那位被砸着的乘客随即破口大骂,事主向他道歉,他还是不依不饶,指责个没完没了。事主一时压抑不住,就和他吵了起来。吵着吵着,两人便动起了手,最后被赶来的民警带到了派出所。对于一些让自己生气的事,当怒则怒,该忍则忍,该怒的时候却忍了,那就是一种懦弱,底气不足,既缺傲气,又缺傲骨;该忍的时候却怒了,那就太鲁莽,行事全凭意气,后果会很棘手。分寸若能拿捏得当,那就说明自己是一个有原则,有立场,有胸怀,晓人情,明大理的人。
生气的四重境界
①你气,我也气
平时,你惹我,我惹你,或他人挑拨,你急我也急,你气我也气,你摔罐我摔盆,你初一我十五。为了争面子,要自尊,彼此互不相让,愈演愈烈。裂痕越赌越深,情感越伤越重。同事容易对立,朋友容易分手,邻里容易结仇,夫妻容易决裂。甚至彼此会嫉恨终生,等落个两败俱伤的境地,已悔之晚矣!
②你气,我不气
这有两种表现形式:或因我有涵养,有气度,不斤斤计较,或用刺激、嘲笑的方式,故意以不气的态度伤害对方。前者往往是稳住了自己,忽视了对方。把对方气歪了,得罪了,甚至已积怨成仇了,自己还忘乎所以,浑然不知。后者是将自己的快感建立在他人的伤痛之上,更易结怨,更易对立。一时图痛快,伤人过甚而遭报复时,其下场亦可悲也!
③我不气,也不让你气
你我矛盾了,冲突了,先做到自己不生气,再想方设法把对方从生气的泥潭中拯救出来,达到互谅互让、和好如初的境界。实现这一境界,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对方的处境和苦衷,学会自我反省,多想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学会顾全大局,不图一时一事,学会吃亏忍让,以言行打动对方,学会设台阶,下台阶,不计前嫌。只有这样,彼此才易化干戈为玉帛,岂不善哉?
④你我都不气
生气,具有规律性,又具有突发性,且生气的对象、诱因、背景也是复杂多变的。即使彼此有高尚的品格、兼听的气度、丰富的阅历、虑事的缜密、运作的技巧、完善的沟通,也只能在一时一事上容易做到无气可生,皆大欢喜。而双方终生相伴,或各自融入社会,与他人相处,达到永远无怨无气的境界,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啊!但拥有这一境界的人,哪怕是暂时的,也是幸福的、可贵的、令人敬仰的!
古代人制怒养生
清代东阁士阎敬铭写的《不气歌》更是使人猛悟: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命要去。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风靡一时的《莫生气》也是同样的意思,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由此可见,养生之道虽无一定模式,但有规律可循。古今许多名人的养生诗歌,对自己的长寿经验都有总结,那就是制怒。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换种思路想,你就会发觉另一番光明的天地。
生气不如争气
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生气是一种状态(亚健康),阴虚火旺,或心肾不交,或肝火虚旺。怨天尤人,只会增加自己的“气包”。倒不如把所有的怨气运用到自己的斗志上,虽然很苦,殊不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才能为以后的成功铺平道路,要学会变怨气为争气,来“填饱”自己的底气,即使不能如愿而行,也要尽力而为!
不生气要争气,不看破要突破,不嫉妒要欣赏,不托延要积极。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生活就是在细细的回味里散发香味的,同时我们也是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新的惊喜。
生气,是永恒的、频发的命题,是难以删除的而又必须破解的命题。佛语: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只要人人以慈悲为怀,用智慧行事,很好把握自己,磨炼自己,不断提升自我境界,遇事提前筑起避免生气的防火墙,才能有效遏制生气,或避免生气。少气才会和谐,无气才会快乐。和谐的人生,才能聚集人气,事业恒通,家庭兴旺。快乐的人生,才能尽享自然的风光、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价值!
如何才能不生气
①多参加户外活动,参加体育运动。出去散步,听听风声,闻闻花香,一定要鼻子碰到花香。去湖边,这样风景较开阔的地方,有益身心。多去见见大场面,或者,见识一下大自然去,你了解了大自然,你才明白人类多么渺小,才明白原来这件事算不了什么。想想广阔的天空,想想广阔的大海,想想广阔的草原,这样会有帮助的。
②多接触一些生性开朗的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开朗积极不拘小节的人接触的日子久了,自然而然你也被潜移默化了,会看开很多事情。
③下次再生气的时候就想想别人对你好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就来个“换位思考”,舍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一下,会使您的生活更加有意思,而且别人也会更喜欢您,闲暇时坐下来想想,你最近所做的事有没有伤害到别人,你应该怎样去改善自己的为人处世。
④放松心情,别太大压力。不要试图把一切都弄得滴水不漏。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权利,这会没有必要地花费许多精力。不要老是纠正别人,常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不要让别人为您的不顺利负责。要接受事情不成功的事实——天不会因此而塌下来,请忘记事事都必须完美的想法,您自己也不是完美的。这样生活会突然变得轻松得多。对人对事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过份苛刻。
⑤考虑一下生气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想到生气会伤害友谊,伤害身体,你可能就会放弃生气了。遇到心烦事先不要急着发脾气,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想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宣泄自己的情绪,找朋友倾诉,不要闷在心里。
⑥经常生气的人平时应多吃素食,并且盐味易淡些,不要多吃荤菜,因为咸的食品能使人激动。补充钙片,钙缺乏易使人激怒。
⑦如果实在是对方不对惹你生气,而他却不自知的话,你完全可以找个地方发泄一下,楼顶高歌,练练拳击,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不要刻意压抑。
⑧艺术会让人安静下来可以采用练字,写书法,听音乐,一般是听古典音乐,丝竹之音,高山流水等会让你的心情平静下来。
改变容易生气的性格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遇到的事多了,见得多了,就懒得生气了。生气的主要原因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古代的制怒养生文化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