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谚语说“寒从脚起,病从口入”。疾病的来源多从口中进入,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病从口入”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做到熏、烤、油炸食物不可取,过热食物不可吃,过硬之食不要碰,过多吃要当心,礴食伤身体,暴食出危险,快食易生病,腌渍菜要少用,低盐、少糖多醋保平安。饮食上切记不能挑食,要吃杂,要知道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新鲜、清洁的食品,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饮食新鲜而不变质,其营养成分很容易被消化、吸收,对人体有益无害。鸡、鸭、鱼、肉、蛋、蔬菜、水果都含有害物质和细菌。放置过久则有害物质增多,甚至变质,危害多多。所以我们在购物时要注意,一次不要购买太多,即使便宜也是如此,例如大叶蔬菜,放得时间久了,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升高,人吃了就容易中毒。而且致癌物质亚峭胺也是由亚峭酸盐转变而成的。所以我们选购饮食原料一定要新鲜,并且最好做到现吃现买。
另外,食品清洁,可以防止病从口入,避免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进入身体而发病。因此,饮食物要保证新鲜、清洁。新鲜、清洁的食品才是人体所需要的。
大部分食品不宜生吃,需要经过烹调加热后变成熟食,方可食用,其目的在于使食物更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使人体获得更多的营养。实际土,在人类取得火种以后,吃熟食便成为人类的饮食习惯,以致发展为烹调学。孔子的“脍不厌细”,也是着眼于熟食而言。故饮食以熟食为主是饮食卫生的重要内容之一,肉类尤须煮烂。《千金要方·养性序》说:“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惟须煮烂”,这对老年人,儿童以及肠胃功能弱者尤为重要。
同时,也使食物在加工变熟的过程中,得到清洁、消毒,除掉一些致病因素。常见的食品中毒案件,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肠炎弧菌等为主致病,这些菌类均不耐高温,因此熟食是避免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最好办法。
日常饮食卫生知识
一、不让饭菜馊坏变质
天热饭菜烧多了,吃不完,如果放置时间过长,细菌大量繁殖,促使食物迅速出现发粘馊坏,吃了引起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疾病。因此,最好不要剩余饭菜,如果剩下的,先要烧透,再放到冰箱里保鲜好,无冰箱的,放在阴凉透风的地方,吃前一定要回锅烧透,不让变质。
二、凉拌菜的卫生
凉拌菜不但清脆可口,还可以保持蔬菜中的营养。但必须注意凉拌菜的卫生。因为各种蔬菜在施肥中,可能沾染有细菌、寄生虫卵等,再可能有残留的农药。如果不注意卫生,吃了就有可能感染寄生虫和肠道传染病。因此,吃凉拌菜,首先要选购质量较好的蔬菜,经过洗净(必须用自来水洗,不要用河水洗),再用开水烫泡2-5分钟(最好下锅略炒),手要洗干净,切菜刀、菜板和盛器都要先用沸水消毒,最好用筷子搅拌酱油和醋等佐料,防止污染,拌好后要及时吃,不要放置过久防止细菌繁殖。
三、吃水产品要注意
梭子蟹、黄泥螺、牡蛎、毛钳等小水产品夏季上市较多。这些水产品一般都要生拌冷吃或略加烫泡后即食用,如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因此,在夏秋天热最后不要吃。其他小水产品也要注意新鲜,入咸梭子蟹虽然经过盐腌加工,但在食用前应将脐、腮去掉,用冷水冲洗,再加佐料调制。吃多少洗多少,吃不完可用浓盐水浸没,吃前再用冷开水清洗。
四、注意个人卫生
手接触面最广。因此,传染机会也最多。养成勤洗手最重要关键,对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作用最大。有些人早上买菜,把鱼、肉、蔬菜等放到篮子里后,又到点心店买如大饼油条、糕点等早点,随手又放到篮子里,只有就使直接入口的点心与鱼肉蔬菜接触,就有可能沾染细菌和寄生虫卵。这种习惯一定要改掉。
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
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
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劣质食品、饮料
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
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日常饮食卫生注意事项,大家都知道了吧。为了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卫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