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秋季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秋天气候特征,秋天养生方法,秋季养生保健
2017-09-27阅读:11135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冷
1. 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冷
2. 立秋就凉快了吗
3. 怎样秋冻更健康
二、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冷
三、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冷

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冷

1、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冷

大概在求秋老虎结束之后,大概2017年8月14-22日期间,天气开始逐渐转凉。因为立秋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短期天气会热现象,被称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2017年立秋在2017年8月7日,农历六月(小)十六,根据一般情况,秋老虎持续日数约7-15天。所以2017年的秋老虎预计在8月14-22日期间结束。

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冷

2、立秋就凉快了吗

气象专家指出,其实立秋的早晚和天气炎热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未来会不会出现高温天气,还要看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的情况。如果像前段时间那样台风频繁,或者冷空气南下的脚步加快,那么出现炎热的概率就小。一般立秋以后,会重新出现暑热的现象,这时候“秋老虎”就会出现了。

按照以前历年来的经验,立秋后天气还会热上一段时间,不长。一般有立秋后还有18天地火的说法,过了18天,开始早晚比较凉快儿,那时的天气才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

3、怎样秋冻更健康

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想告诉大家应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准备,但这个“冻”却应该掌握好一个度。

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冷

正所谓“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秋季天气开始转凉,人们衣着还没有及时调整好,则很容易被寒气侵袭,若不注意保护,使背部迎风受寒,很可能会导致背疼、部分肌肉痉挛、僵硬等。长期反复如此,甚至可能造成韧带炎或肌膜炎等病症。

所以,秋天早晚出门,大家决不能“要风度不要温度”,或是以“白天温度还会升高”为由嫌麻烦而穿着薄短袖出门。最好加件外套,体质弱或年纪大的女士可披件披风,以起到挡风和保暖的作用。此外,大家在睡觉时后背别靠墙,以防止墙里的湿气进入体内。

秋天养生的常识

1、防秋“燥”,护阴津: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2、调气养生:秋冬季寒风萧瑟,多少使人触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绪低落。忧郁、烦躁的情绪变化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不少的影响。摆脱气候带来的情绪变换,应该调整好自身的精神状态,振作精神,调整状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冷

3、早起早睡:秋天容易感到困乏,每到周末的时候,不少人可能会选择睡懒觉,但专家认为,秋天更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所谓天人相应也就是人与天地相顺应,最有效的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就是随四季的变化而调整作息规律了。

秋天饮食的方法

1、注意去火,防止热能过剩:秋天气温变凉,而体内热能还没有下降,外凉内热,体内热能不宜散发,这时就会出现一系列上火的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症状。

建议食用:绿豆汤、金银露、龟苓膏等去火解热的食物。

2、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物:比如尖椒、胡椒、大蒜、姜、八角和茴香等,避免湿热之气聚集。

建议食用:蔬菜、水果等降燥的食物,如萝卜、莲藕、荸荠、梨等。

3、少吃生冷食物:人体为了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生理代谢也会发生改变,过于生冷的食物会造成人体消化不良,容易患上消化道疾病。

建议食用:温性食物。

4、食物以滋阴养肺为主:秋燥易伤肺,喝粥可以益胃生津,还有多吃柔润的食物,可以健脾养胃,有益身体的。

建议食用:如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百合莲子粥,杏仁川贝糯米粥等,柔润食物如芝麻、百合、杏仁、乳品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