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诊断要点
1.1、糖尿病的诊断线索
1.1.1、三多一少症状
1.1.2、以糖尿病的并发症或伴发病首诊的患者;原因不明的酸中毒、失水、昏迷、休克;反复发作的皮肤疖或痈、真菌性阴道炎、结核病等;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肾病、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炎、下肢坏疽以及代谢综合征等。
1.1.3、高危人群:IGR[IFG和(或)IGT]、年龄超过45岁、肥胖或超重、巨大胎儿史、糖尿病或肥胖家族史。此外,30~40岁以上健康体检或因各种疾病、手术住院时应常规排除糖尿。
1.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项之一:
非同日两次空腹血糖达到或者超过7.0mmol/L(126mg/dl),其中空腹的定义为禁食8小时以上;在75克葡萄糖糖耐力测试中,两小时后血糖高于11.1mmol/L(200mg/dl);具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高于11.1mmol/L(199.8mg/dl)。
2、诊断糖尿病后分型
2.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3、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多见于2型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
1、非葡萄糖尿
如乳糖尿见于哺乳或孕妇及幼婴。果糖及戊糖尿偶见于进食大量水果后,为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患。发现糖尿阳性时,应联系临床情况分析判,鉴别方法有生化及发酵试验等。
2、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
2.1、饥饿性糖尿:当饥饿相当时日后忽进大量糖类食物,胰岛素分泌一时不能适应,可产生糖尿及葡萄糖耐量减低,鉴别时注意分析病情,注意饮食史、进食总量,空腹血糖常正常甚可偏低,必要时可给糖类每日250g以上3日后重复糖耐量试验。
2.2、食后糖尿:糖尿发生于摄食大量糖类食物后,或因吸收太快,血糖浓度升高暂时超过肾糖阈而发生糖尿,但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正常。
3、肾性糖尿:由于肾小管再吸收糖的能力减低,肾糖阈低下,血糖虽正常而有糖尿,见于少数妊娠妇女有暂时性肾糖阈降低时,必须进行产后随访,以资鉴别。
4、神经性糖尿:见于脑溢血、脑瘤、颅内骨折、窒息、麻醉时,有时血糖呈暂时性过高伴糖尿,可于病情随访中加以鉴别。
1、查4项指标。空腹血糖(》5.6毫摩尔每升)、血脂、血压、体重(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其中,如果有一项异常,就应该进一步检查。
2、再查2项指标,即糖化血红蛋白(百分之六点一)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被视为评判糖尿病疗效的金标准,其大于百分之六点五,可协助诊断为糖尿病。此外,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作为一项预测指标。如果》5.6,那么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就会上升。因此,上两项指标如果有一项异常,就有必要进行第三步检查。
3、糖耐量和胰岛素水平。如果糖耐量异常,或者胰岛素水平偏高,说明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处于糖尿病前期,此时如果不开始干预,很快就可能进展成一个真正的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