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糖尿病 >> 常见问题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糖尿病,糖尿病的确诊
2017-06-20阅读:9637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糖尿病的确诊标准
二、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三、糖尿病吃什么

糖尿病的确诊标准

1、糖尿病的确诊标准

目前最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具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间静脉血浆葡萄糖含量≥200mg /dl(11.1mmol/L)以及空腹事后静脉血浆葡萄糖≥140mg/dl(7.8mmol/L)就能确诊为糖尿病。

如果结果可疑,应该进行OGTT(成人口服葡萄糖75g),儿童每千克体重1.75g,总用量不能超过75g),2小时血糖含量≥200mg/dl(11.1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血糖含量>140mg/dl~<200mg/dl为糖耐量减退(TGT)。

2、糖尿病的症状

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不明原因体重减少),因此即使身体发出了一些警告,也没有考虑是糖尿病的可能,从而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其实,只要细心发现,别忽视身体上的某些异常变化,发现糖尿病或许并不难。

2.1、性功能障碍:特别是中年肥胖的性功能障碍者,可考虑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血糖情况。

2.2、突如其来的视力减退:突然发生,或迅速加重的近视、视力模糊等视力减退的情况发生时,在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可考虑检查一下血糖。

2.3、餐后低血糖: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的确诊标准

3、糖尿病的危害

3.1、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3.2、心脑血管的危害,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 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和死亡率呈上升指数。

3.3、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危害还包括急性并发症,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 和皮肤感染。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1、血瘀兼型糖尿病: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治疗糖尿病。方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如血瘀证轻者可用上方加丹参,益母草各30g;血瘀证重者则加水蛭 10g、全蝎3~5g。

糖尿病的确诊标准

2、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益气养阴,生脉饮加味治疗糖尿病。方中人参补益元气,生津止渴;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津生液。若乏力、自汗、气短较重者加生黄芪30g;多食善饥者加玉竹10~15g;口渴甚者加花粉30g。

3、阴虚燥热型糖尿病:养阴清热,消渴方加味治疗糖尿病。方中重用花粉以生津止渴;配以黄连清心降火;生地,藕汁,人乳汁,百合养阴润燥增液;姜汁佐以和胃防苦寒伤胃。如口干甚者加麦冬,葛根各10g;津伤便秘者加决明子30g;燥热便结加大黄3~6g。

糖尿病吃什么

1、生姜-调节血糖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确诊标准

每天不超过10克为宜

功效:生姜有发散风寒、化痰止咳的作用,姜中含有的姜黄素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激活肝细胞,对糖尿病性脂肪肝有益。

推荐吃法:生姜可生食或熟吃,搭配海鲜、水产品类食材入菜最为适宜。

2、大蒜-提高葡萄糖耐受量,促进胰岛素分泌

大蒜-提高葡萄糖耐受量,促进胰岛素分泌

推荐吃法:大蒜可与各式菜肴搭配炒食或生食;大蒜熟吃可降低其辛辣气味,适合与动物性食材搭配食用。

3、食醋-抑制血糖上升

每天20毫升为宜

功效:醋含有的有机酸能促进糖在体内的代谢处理,能增强糖耐量降低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推荐吃法:醋适合与菜肴搭配使用,可增强食欲,与肉类菜肴还可起到解腻的作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