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的出院指导
饮食与服药均需定时定量。
给药与进餐的间隔时间也很关键,千万别只打针不吃饭,否则极有可能产生严重低血糖。
定期复查血糖,定期复诊。
经过对病人住院期间饮食、活动情况的不断摸索,出院时医生往往为患者找到一个最适的药物剂量。但这一“最适”剂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情绪波动、饮食习惯改变或合并感染等特殊情况下,药物还要相应地调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出院后药物治疗必须在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空腹及餐后血糖(若无任何不适,每3天~每周查一次;出现乏力、心慌、出汗等症状时应随时监测血糖),最好能应用微型血糖仪自行监测血糖,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品种、剂量和使用时间。
妥善保存出院小结。
出院小结不但是您出院后生活服药的指导。更重要的也是您再次到门诊复查时门诊医生了解病情的资料。因而一定要妥善保管,并且在复查时带到门诊。
2、糖尿病应该注意饮食
禁用食物有: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等少用或食用后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3、糖尿病的生活日常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除控制总热卡外,还应做到食品多样化,但因为限制糖、盐,使菜肴味道较单一。针对这一点,市场上生产了多种甜味剂如甜味菊、甜味糖,其不产热、不含任何营养素,近两年有一种甜味剂为蛋白糖,其有氨基酸组成,也不产热,无任何副作用,是目前较理想的甜味剂,如纽特糖、元真糖。
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患者,同样需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饮食控制,对肥胖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除了较严格的饮食控制外,忌食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严格控制动物油如黄油、猪油、牛油等,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不利。
黄瓜:
性味甘凉,甘甜爽脆,具有除热止渴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瓜含糖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并可从中获得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黄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体内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者,每天食黄瓜100克,大有裨益。
菠菜:
性味甘寒,止渴润燥,是辅助治疗糖尿病口渴喜饮的最佳蔬菜。常用方法是用菠菜60克洗净,鸡内金15克,白木耳20克,加水适量,煮熟后吃菜饮汤,每天2次。
小扁豆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素,具有降糖、降甘油三酯和有害胆固醇的作用。用小扁豆30~50克煮食,每天1次,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者有良效。
薏苡仁:
性味甘淡微寒,是补肺健脾、利尿除湿的食药两用之品。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薏苡仁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者。
糖尿病在中医属“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多为体质虚弱,加上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如果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白内障、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情志护理患病之后,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急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交流同种疾病治疗的有效信息,使其正确对待疾病,以利于配合医疗护理的需要。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凉性有营养。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禁食含糖较高之物,适当增加蛋白质(如瘦肉、豆制品等),如按规定食量进食仍觉饥饿者,可添加蔬菜,瘦肉或略加豆制品充饥;口渴甚者,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麦冬、淮山、葛根等煎水代茶饮;苦瓜、海带、猪胰等能养阴润燥、益肺补脾亦可进食;若并发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症则忌食鱼、虾、蟹、竹笋、公鸡肉等荤腥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