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后6个月最易复发,1年复发率是40.8%,有59.4%的患者出院后未能返回到工作或学习岗位。“由于该病治疗疗程较长而且复发率比较高,所以治疗中如何防止病情复发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专家认为,一方面,从急性期到维持期的持续有效治疗是降低复发的关键。另一方面,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发现:必须改变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良、生活应激事件和既往复发史等因素。一项研究证明,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使急性期治疗更困难,复发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后达到缓解所需的时间分别是47天、76天和130天。
1、患者因素
未能遵医嘱服药,治疗依从性差,例如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持怀疑的态度,不承认有病或害怕药物副作用。不惜冒疾病复发之危险而停药;有些则是因为急于摆脱精神病人的帽子而停药。然而,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坚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措施。
2、家属因素
一些家属担心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损伤“患者的大脑,将患者”吃傻“,因而不听医生再三的劝说,过早减量或者停药造成患者复发。研究发现:社会功能与患者急性复发的次数呈负相关,提示疾病复发会引起患者社会功能的残损。
3、医生因素
医生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抗精神病药物预防复发的重要性。因此,医生所建议的维持治疗的时间太短或应用过高的抗精神 病药物剂量,后者引起令患者十分难受的副作用。最重要的是,医生们极少向精神分裂症病人和他们的家属讲解有关抗精神病药物在预防复发中的必要性,其实,要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就应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维持治疗的重要性,从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3.1、遗传
这个是精神分裂症较为常见的一个病发因素,如果家庭中有精神疾病的病史,那么血缘越亲,病发的机率也会越大。
3.2、外部环境压力的影响
现在的人尤其是在青年在社会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对事业生活上的要求更高,一旦自己的目标实现不了,就会造成拼命工作没有成就感和日常生活就没有愉悦感,时间长了就会在精神上积劳成疾,引发病症。
3.3、性格问题
性格偏激,固执,做事敏感多疑,喜欢嫉妒或责备别人,易躁易怒,情绪不定,时好时坏,常跟别人发生摩擦,口角。在工作和生 活中,自以为是,以自已为中心,不听别人意见,这类人更加的容易在遇到事情不如意的时候更加的容易出现精神分裂。
1、坚持维持量服药治疗是最有效的预防复发措施:临床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坚持维持量服药的病人复发率为40%。而没坚持维持量服药者复发率高达80%。因此,病人和家属要高度重视维持治疗。
2、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是有先兆的,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般都能防止复发,常见的复发先兆为:病人无原因出现睡眠不好、懒散、胡思乱想、说话离谱,或病中的想法又露头等。这时就应该及时就医,调整治疗病情波动时的及时处理可免于疾病的复发。
3、坚持定期门诊复查:一定要坚持定期到门诊复查,使医生连续地、动态地了解病情,使病人经常处于精神科医生的医疗监护之下,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量。
4、减少诱发因素: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是出院后对于社交活动开始变得陌生,认为自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这时候作为家属就要鼓励患者参加文娱活动及生活自理活动,以强化患者正常行为,调动其积极性。这样做可以改善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
耐心对其进行教育、诱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多鼓励患者参加集体劳动和文体活动,以丰富患者们的精神生活,活跃患者们的情绪,对改善大脑功能,防止衰退具有重要作用。
应将药品妥为保存,每次按剂量发给,亲眼看见患者服下。与医生保持联系,定期到医院、门诊部复查,让医生及时了解病况,适时调整服药剂量。
尽量避免让患者精神受到刺激忌看惊险、凶杀、悲剧性的小说、画报、连环画、电视、电影等等,以免增加患者的刺激,加重患者的病情,出现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