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安神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熬夜后红血丝,去红血丝方法
2018-06-23 11:00阅读:7269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熬夜对红血丝有影响吗
二、熬夜后该如何恢复
三、熬夜后的危害有哪些

熬夜对红血丝有影响吗

1、熬夜对红血丝有影响吗

眼睛里的红血丝,其实指的就是眼白布满血丝——充血的结膜血管。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还可以看到流动的血细胞。

我们要知道结膜分布于眼睑、穹隆、眼球表面,其中的球结膜覆盖于眼球表面,是结膜中最薄、透明度最高的部分。

熬夜对红血丝有影响吗

正常情况下,球结膜的血管犹如中空而扁塌的透明管子,因此透过球结膜可见其下白色的巩膜,就是白眼珠(眼白)。

当我们熬夜时,血液会涌入原来中空而扁塌的血管,形成血丝。血丝密布时,白眼珠也就红起来了。严重时,结膜的血管甚至会破裂。

2、出现红血丝该怎么办

中医中有“目之病多因火”的说法,熬夜会引起上火,要预防熬夜后引发眼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杜绝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日常饮食要多摄入蔬果,多喝水,忌烟酒、辛辣之品。喜欢泡茶的朋友,可以用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绿茶5克热开水泡喝。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冷毛巾敷眼部,这样可以收缩血管,滋润眼睛。

3、眼睛有血丝吃什么比较好

3.1、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对于眼睛好处是很多的,每天摄入充足的维生素A是能预防和治疗干眼病以及夜盲症的。因用眼过度出现红血丝的话,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像猪油、动物肝脏、肾脏、蛋黄、鱼、胡萝卜、苹果、樱桃等。

熬夜对红血丝有影响吗

3.2、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维生素B也是视觉神经的主要营养来源,像缺乏维生素B1,会容易出现眼疲劳,而缺乏维生素B2,容易引起角膜炎,因此吃些像动物内脏、猪肉、鸡蛋、大豆、猕猴桃、西红柿、葡萄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对于改善眼睛红血丝现象有帮助。

3.3、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是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的,能帮助消除自由基,对于保护眼睛也是起到一定作用的,平时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食物,像橙子、柠檬、西红柿、橘子等,也是能帮助缓解眼睛干涩红血丝等问题。

熬夜后该如何恢复

1、预先补眠

如果你已经准备晚上要熬夜工作,白天最好预先补眠,如果能在白天就预先补眠1~2小时,晚上的睡眠需求就会变少,可以减轻熬夜的痛苦。

如果白天没有补眠,等到晚上熬夜极度疲劳时再喝咖啡,可能也无法真正提神。如果熬夜工作到一半觉得很累,就不要再硬撑,小睡10~30分钟会很有帮助,因为熬夜会刺激自律神经,让心跳、血压上升,如果中间能休息30分钟,可以减少心跳、血压上升的情形,情绪也会比较稳定,也有助集中注意力。

2、宵夜份量

宵夜份量应该在三分到六分饱之间,因为吃太饱会加重肠胃负担,让你更想睡。

淀粉可以让神经、心情变好,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宵夜中的淀粉份量太多的话,会让人昏昏欲睡,可以搭配一些蛋白质,例如吃半碗面、加上薄薄的几片肉。泡面几乎全都是淀粉,不适合做宵夜。

熬夜对红血丝有影响吗

3、隔天补眠

熬夜一天要花七天才补得回来,熬夜后隔天的白天是用来补眠、调整日夜周期用的,例如中午最好睡个午觉,不要过度透支体力。

熬夜后的危害有哪些

1、耳聋耳鸣。睡眠不足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耳聋。

2、肥胖。熬夜的人经常吃“夜宵”,不但难消化,隔日早晨还会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肥胖。

3、皮肤受损。皮肤在晚10—11点进入保养状态,长时间熬夜,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就会失调,使皮肤干燥、弹性差、晦暗无光,出现暗疮、粉刺、黑斑等问题。

4、记忆力下降。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在夜晚保持兴奋,到了白天就会出现没精神、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时间长了,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

5、肠胃危机。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平均2—3天就要更新一次,并且一般是在夜间进行的。如果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休息,会影响其修复过程。同时,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促使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