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指肠溃疡疼吗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疼痛性质和强度在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病变阶段是不一样的。有的病人无典型疼痛,只有“压迫感”、“堵胀感”、“烧灼感”等,有时病人感觉像饥饿。在无并发症时,病人的疼痛不剧烈,而是“隐痛”或“钝痛”。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疼痛性质和强度变化多端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如溃疡的大小、病人的痛阈、病人对疼痛的反应、浆膜受累的程度等。其中浆膜受累时疼痛的变化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当溃疡灶稳定时,其疼痛的性质和强度基本上是平和的,当溃疡发生穿孔时疼痛会突然剧烈;当并发出血时,疼痛反而缓解;当发生梗阻时,疼痛会由空腹痛变为上腹胀满或痉挛性疼痛。
2、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
一旦发现胃部有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上腹部疼痛:表现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进食可缓解,也有患者常出现午夜胃痛,并会痛醒。
泛酸: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反复将大量不含有食物的酸性胃液反流上来。
体重变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由于频繁进食以缓解疼痛,体重就会增加,然而发生慢性十二指肠梗阻时,体重则会减轻。
结肠症状:不少患者伴有肠易激综合征。这些患者可表现为便秘和左下腹痛。疼痛呈持续性或绞痛性,排便后会缓解。
贫血症状:患者有时因溃疡慢性失血而导致贫血和乏力。
3、十二指肠溃疡上腹疼痛的特点
慢性过程:除少数较早就医的患者外,多数患者病程已长达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时间。
周期性:大多数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并且发作期与缓解期随季节变换、精神紧张、情绪波动、饮食不调或服用与发病有关的药物等因素的变化互相交替出现。反映了溃疡急性活动期、逐渐愈合、形成瘢痕的溃疡周期的反复过程。发作期可达数周甚至数月,缓解期可长至数月或几年。发作频率及发作与缓解期维持时间,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溃疡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及巩固疗效的措施而异。
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前空腹时或半夜出现,进食或服用制酸剂后可稍缓解。有些特殊的溃疡病的疼痛节律性不是很明显,如老年人的溃疡及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等。当疼痛的节律性突然发生变化时,应考虑病情有所发展,或可能出现并发症。
第一,饥饿时疼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症状,其他症状并不明显,而且常因年龄不同而有区别。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的表现以呕吐为主;老人由于胃酸分泌减少,对黏膜的刺激降低,有可能到了肠道出血的地步也不会感到疼痛。而胃溃疡多表现为钝痛、灼痛。
第二,疼痛时间不一样。十二指肠溃疡除了空腹时疼痛,夜间疼痛也会很明显;而胃溃疡则在进食后疼痛加剧。
第三,疼痛部位不同。十二指肠溃疡多在脐上方或偏右有压痛,胃溃疡则是在上腹正中或偏左有压痛。
1、饮食控制
酒、咖啡、浓茶、可口可乐等饮料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易诱发溃疡病。吃精制低纤维素食物者比吃高纤维素者溃疡发病率高。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是不可以喝酒的。酒也是带有刺激性的。
2、戒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溃疡病发生率高2倍,吸烟影响溃疡愈合和可促进溃疡复发,其可能机制:吸烟可以促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多。吸烟可能抑制胰腺分泌HCO3-盐,从而削弱中和球部内酸性液体的能力。破坏胃黏膜屏障;吸烟可使胃排空延缓和影响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吸烟可影响胃十二指肠黏膜内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黏液量和黏膜血流量,从而降低黏膜的防御功能。
3、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十二指肠溃疡。人在应激状态时,可能促进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增强,胃酸分泌增多和加速胃的排空,同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使胃十二指肠血管收缩。
4、药物
药物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直接刺激作用外,主要是由于这类药物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活性使黏膜内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削弱了对黏膜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