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高端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泡茶,水质
2018-01-05阅读:9868 学员编辑 收藏
一、适合泡茶的水质
1. 适合泡茶的水质
2. 四大茶区
3. 泡茶的步骤
二、泡茶的几个禁忌
1. 用保温杯泡茶
2. 用沸水泡茶
3. 泡茶时间过长
三、喝茶的好处
1. 提高肌肉耐力
2. 抵抗紫外线
3. 提高骨密度
4. 改善记忆力

适合泡茶的水质

1、适合泡茶的水质

沏茶,特别是名茶,要有上佳的水质。沏出的茶汤才能香气纯正、滋味甘醇。泡茶宜用一升水中含钙镁离子不到8克的“软水”冲泡,这样泡出的茶汤色泽明亮、香气好。沏茶的水除甘冽的泉水外,能饮用的江、河、湖水经沉淀处理后,再经煮沸,这样可将水中杂质分解沉淀后变成软水,用以沏茶。

而用日常家用的自来水要想沏出理想的茶汤,则应经去氯处理。因自来水含氯气及其它杂质。可以敞口容器将自来水贮存静置24小时,使氯气自动挥发,杂质得到沉淀,沏茶时用容器上方三分之二的水煮沸即可沏茶,这样可提高茶汤之色、香、味。家庭有条件者也可于水沸后再用沙漏或滤水纸进一步隔去杂质后,再泡茶饮用。

适合泡茶的水质

2、四大茶区

我国种茶历史悠久,面积广阔,根据历史、气候、品类的不同,我国的茶区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2.1、华南茶区覆盖广东、广西、福建南部、云南南部及海南等区域,以生产红茶、普洱茶、六堡茶、乌龙茶为主。

2.2、西南茶区覆盖云南、贵州、四川及西藏东南部等区域,以生产红碎茶、绿茶、普洱茶、花茶为主。

2.3、江南茶区覆盖长江中下游南部各省、市、地区,以生产绿茶、乌龙茶、花茶为主。

2.4、江北茶区覆盖长江中下游北部各省、市、地区及山东省,以生产绿茶为主。

3、泡茶的步骤

3.1、温具

用沸水冲淋所有茶具,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同时还起到清洁的作用。

3.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叶,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茶叶的数量随不同茶叶而不同的,还有随个人喜好而放。

3.3、冲泡

置茶后,将开水冲入壶中,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冲泡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冲泡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

3.4、倒茶和奉茶

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请客人品茶。

泡茶的几个禁忌

1、用保温杯泡茶

沏茶宜用陶瓷壶、杯,不宜用保温杯。因用保温杯泡茶叶,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茶叶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减少;浸出的鞣酸和茶碱过多,有苦涩味,因而也损失了部分营养成分。

2、用沸水泡茶

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C、P等,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还易溶出过多的鞣酸等物质,使茶带有苦涩味。因此,泡茶的水温一般应掌握在70℃-80℃。尤其是绿茶,如温度太高,茶叶泡熟,变成了红茶,便失去了绿茶原有的清香、爽凉味。

适合泡茶的水质

3、泡茶时间过长

茶叶浸泡4-6分钟后饮用最佳。因此时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时间太长,茶水就会有苦涩哧。放在暖水瓶或炉灶上长时间煮的茶水,易发生化学变化,不宜再饮用。

喝茶的好处

1、提高肌肉耐力

根据研究,茶叶里面有一种叫“儿茶素”的物质,它属于一种抗氧化剂,是能够增加我们身体燃烧脂肪的能力的,因此,能够改善肌肉的耐力。

适合泡茶的水质

2、抵抗紫外线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茶水洗脸能清除面部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的作用,还有助于减少日光中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是天然的“防晒霜”。

3、提高骨密度

茶叶中含量很多有助于减少钙流失的物质,包括氟元素、植物雌激素类物质和钾元素。台湾研究发现,常喝茶的人骨密度较高,髋关节骨折机率更低。

4、改善记忆力

茶多酚有助于大脑进行局部调节,改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国外研究证实,喝茶可以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认知障碍症。此外,咖啡碱能促使中枢神经兴奋,有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