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道家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无为的最高境界——无所不为
2015-09-01阅读:10302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无为”和“无不为”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无为”并不是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做,也就是不要按照个人的意愿、个人的心计去做,而是要按照自然法则来做。“无不为”是指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没有什么不去做的,没有什么做不成的。“道”是无为的,正因为无为,所以什么东西都“为”了,都做了。也就是说只要你不去恣意妄为,那么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成功。

可见,“无为”是前提,“无不为”是结果。

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政治、最高明的管理就是“无为”。一个高明的领导,如果他“无为”了,那么得到的结果恰恰是“无所不为”,什么事情都办成功了,原因就是他是遵循了天道规律而不是出于个人的意愿。这样人民就会“自化”。“自化”就是自我变化、自我化育、自我成长,不受任何人的控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自觉自愿地去工作,他们的自我能力、自我潜能就会充分地调动起来、激发起来,他们的自我价值就会得以实现。这比管理者用强硬的手段、用法律法规去指使下属、限制员工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一旦在“自化”的过程中,出现贪欲了,怎么办?法家当然是制之以刑,绳之以法。老子则主张以“无名之朴”来镇服他们。“无名之朴”就是“道”,“道”是不可名状的,也是朴实无华的,是人的原本状态。只有用“无为”之道去引导他们,他们才能够被镇服,才能不起贪欲。一旦大家都不起贪欲了,天下就安静了,就平安无事了。“自正”,通行本作“自定”,而帛书本作“自正”,意思就是平安正常。

老子这一章讲了政治之道、管理之道,按“无为”来统治、来管理,其结果就是天下百姓“自化”“自正”。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淳朴、和睦的民风,每一个人才会觉得清静和幸福。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瑞士一个钟表匠通过自己制作钟表的亲身体会断言:“金字塔的建造者,绝对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因为只有欢快的自由人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创造出如此精细、天衣无缝的工程。

再来看一下孔子的管理思想,他虽然没有提出无为而治,但同样也是不主张用强硬的刑法的。孔子说过,如果一个统治者用命令和刑法来治理天下,那么人民虽然可以免于犯罪但没有羞耻感;如果用道德礼仪来治理天下,那么人民就有羞耻感,就会自觉地远离罪恶。

后世儒家提出的“致良知”“讲良心”也是这个意思,不必要强制别人,而是要让大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良知良能,自觉地按良心办事,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这可看成是“无为”思想的发展。

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法治”,对我们现代管理来说,应该都是有价值的,它们并不矛盾,三者应该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关键是要看自己的部门、自己的企业处在什么状态之下,缺什么则补什么。“无为而治”与“德治”“法治”并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无为而治”是治理的最高境界、最高原则,“德治”和“法治”是治理的具体方法、具体法则。只要不是依据个人的意愿、个人的私欲,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处境进行“德治”或“法治”,这又何尝不是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呢?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