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儿童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我一直以为,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内心懵懂无知,他的情绪、神态、举止大部分都只是本能的外化,很少有成人的思维含量。但他近来的表现却让我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其实很丰富,甚至于比成人的内心还要多彩。上个月,我和几个同事带了孩子一起去郊游。半路上,有两个孩子不知怎么地争执了起来,混乱中稍..
阅读:10701时间:2015-03-18
案例:5岁的果果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在父母的精心培育下,她能歌善舞,会背不少唐诗,深得老师和家长的宠爱。美中不足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果果对身边的事情显得越来越漠不关心,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她不爱帮助别人,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见了长辈爱理不理,有时甚至对爸爸妈妈也显得过于..
阅读:11254时间:2015-03-18
事例:读小学一年级的朱明明,原本从小就是个聪明、活泼、懂事的孩子,是家里人的掌上明珠,也是家里人未来的希望。在明明上小学后,父母就规定了明明要做的事,除了正常的功课外,明明每天晚上还要练习书法2小时,周六上午到少年宫上剑桥儿童英语,下午到一个老师家里求教书法;周日上午到少年宫..
阅读:10673时间:2015-03-18
关于学习和性认知之间的关系,也许有的父母早就知道了。假如孩子从父母的训练态度中接收到性是“脏”的信息时,必然会影响他性心理的发展。不可否认,父母在孩子学龄前时多半会感到烦恼,因为他们发现,孩子经常互脱衣服,相互观察生殖器,甚或“扮医生”。以成人的标准来看,这一类的行为近乎性骚..
阅读:10421时间:2015-03-18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被拥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行动的孩子健康得多。成人更是如此,它会让你重拾童年的安全感、温暖感。中国的孩子远比美国的孩子得到的拥抱和亲吻少,到了10岁左右,就很少有人再拥抱和亲吻他们了。除了握手,他们要到谈恋爱时才会和另外一个身体有接触。也..
阅读:10596时间:2015-03-19
和灾区失去联系,各种可怕的想象,会主导我们的情绪。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程乐华老师解释说,心理上,我们急需一个完整的印象,但是没有足够的信息,于是,负面情绪占据了整个印象。灾区外主要的心理困扰:1、绝望,没有足够的信息。2、焦急,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3、悲观想象,将过往的灾难事件串起..
阅读:10757时间:2015-03-19
珠珠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读小学三年级。心情不好时,她总拿文具撒气:把崭新的橡皮戳得千疮百孔,将铅笔从高处摔下,或是在漂亮的练习本上乱写乱划,然后撕成小纸条……在她的书桌上,总能看到文具被虐待后的“残骸”。“珠珠看到漂亮文具就爱买,可买了又不珍惜。&r..
阅读:10456时间:2015-03-19
对陌生人感到焦虑是孩子情感发育旅程中的第一里程碑。3、4个月进可以与陌生人平静相处的孩子,这时可能在陌生人靠近时出现紧张的表情,你会认为发生了什么差错,这种情况对本阶段儿童来说是正常反应,不应感到忧..
阅读:10540时间:2015-03-18
抱怨身体不舒服→安慰孩子孩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能会喊头痛、肚子痛或是胸口痛。通常如果不是真的有身体方面的问题,会慢慢消失。但是如果这些症状严重到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即使不是真的身体的问题,最好还是找医疗人员协助处理(有精神科背景的更好),必要时,一点点的镇定剂会有些帮忙..
阅读:10463时间:2015-03-19
其实,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小婴儿在母亲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产生了一种依恋之情,只要在母亲或家人身旁就觉得安全。而生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婴儿就会出现焦虑,甚至恐惧。认生的程度(即对恐惧的耐受力),与婴儿的先天素质有关。性格内向、胆子比较小的婴儿,认生较严重..
阅读:10554时间:2015-03-19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害怕对象,如:0-6个月 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6个月-1岁 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1-2岁 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伤、..
阅读:10330时间:2015-03-18
这些来自灾区的图片和消息让人震惊和揪心,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刚懂事的孩子,解放军、武警部队……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了救援工作中。今天下午我先是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88级同学会执委会的意见征集,“是否同意从校庆活动的结余款项中提取赈灾捐款10万元,以88同学会的名义捐献给汶..
阅读:10365时间:2015-03-19
婴儿心理健康关键词:母爱婴儿期(一岁以下)的心理健康是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起点,不仅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并对成人的心理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婴儿对周围事物、人物、环境产生相应的感知能与运动能。客..
阅读:10330时间:2015-03-18
2个月的小婴儿有运动记忆和姿势记忆,如横抱小婴儿就要找奶吃,双腿一提就知道换尿布,停止了哭声,他是不是也知道换好尿布有奶吃呢?这些姿势与吃奶所建立的联系已形成条件反射。3个月的小婴儿就能在许多人中区别出他的母亲,他注视母亲的脸时间比对别的人要长,他已经能记隹这个带给他温情和欢乐..
阅读:10407时间:2015-03-19
孩子的“怕”有三种类型:自然恐惧例如:怕打雷、怕鞭炮声;怕影子、怕黑;怕动物社会恐惧例如:怕上学、怕考试、怕被批评;怕独自在家、怕独自睡觉、怕和亲人分离;怕坏人、怕走丢、怕警察社交恐惧例如:怕说话、怕陌生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怕”及其对策:0-1岁对具体..
阅读:10526时间:2015-03-19
通过这件小事,可以看出茉莉有了心理理论(Theory ofmind),即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经验的认识。有了心理理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才会更加快速,也这个时候,他(她)知道,一件事情或一句话,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心情。也就是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父母应该从小就关注孩子的心理理论..
阅读:10400时间:2015-03-19
亲爱的家长们,不妨用我的方法来观察您自己的宝宝。以下分别说明儿童们喜爱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性格、情绪、思考与能力。喜欢红色系列儿童:好奇心特别强,喜爱追根究底、研究到底,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因此,若不能满足他的心理,他绝不罢休。同时,喜欢会动的玩具,如电动汽车、小火车..
阅读:10316时间:2015-03-18
幼儿对黑暗的恐惧大部分是源于他的想象。这时的宝宝们想象力丰富,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想象黑暗中有鬼,有大灰狼等让他害怕的东西,所以在黑暗中他容易把恐惧扩大化,这是这个年龄孩子的认知特点。爸爸妈妈应该从正面引导,并在宝宝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逐步消除他对黑暗的..
阅读:10491时间:2015-03-19
误区1:孩子身体没有受到直接伤害,是不是就没事?当孩子的身体受到直接的伤害时,我们往往能够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受到了创伤。但是当孩子的身体没有直接受伤,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目击到伤害场面会不会对孩子造..
阅读:10505时间:2015-03-18
地震后灾民的情绪应该至少有:1、恐惧;2、哀伤;3、焦虑;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而强增孩子的创伤和惧怕。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当然,防震防灾的教育,灾后的安全与卫生,乃至..
阅读:10344时间:2015-03-19
灾区儿童心理健康堪忧日前,台湾心理专家金韵蓉赶赴绵竹灾区,与灾区儿童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心理交流。金韵蓉认为与刚刚经历过灾难的孩子进行沟通要特别讲究技巧,不能直接提醒他们的痛苦。当金韵蓉问到孩子们长大后的梦想,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长大后要当解放军,但是被问及是否知道地震是怎么回..
阅读:10491时间:2015-03-19
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两个答案:“是”或“否”。1. 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2. 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3. 孩子能否安定地躺下睡觉?4. 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5. 孩子是否挑食?6. 孩子的..
阅读:10442时间:2015-03-18
怪癖之一:玩具狂型 当你带孩子想到公园或朋友家去玩的时候,你让孩子挑选一件最喜欢的玩具带上,免得路上无聊。可是他几乎把所有的玩具都装进了包了,甚至包括那些只适合在家里玩的布娃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专家告诉你:这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往往只限于字面上的含义,当你说“带上你想在公园..
阅读:10533时间:2015-03-18
沈德立说:“创造力与共情能力差作为共性问题出现,表明在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普遍存在误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升,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个误区:对于孩子,大人们“关注..
阅读:10309时间:2015-03-19
为什么有时很饿的孩子拒绝食物呢?通常这是因为坐下来吃东西要求停止做其它活动,这比其它活动要强制。但不是说“好的妈妈,我真的不想错过今晚电视节目的结尾”他们更可能会说,“鸡肉?!咦,我讨厌吃鸡肉!”这时蹩脚的说法,你知道这完全不对,但你要诱惑孩子,提醒她前六..
阅读:10582时间:2015-03-19
面对变得“难搞”的宝宝,父母难免不知所措,心里还有些许失落和担忧。其实,这是每一个宝宝在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必经之旅。本版特邀专家支招,并请有经验的父母谈心得,帮助您从容地应对宝宝的第一反抗期。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个比较明显的阶段,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让别..
阅读:10386时间:2015-03-19
婴儿也有心理病原来这位年轻母亲为了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孩子未满月就为她找了个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孩子得不到母爱、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医生忠告,父母对婴儿的情感需要熟视无睹,孩子是很容易引发心..
阅读:10295时间:2015-03-19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它养育者,这种依恋是在婴儿与父母或养育者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儿童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求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当儿童探索外部世界时,依恋会使他有一种安全感。当儿童的依恋对象存在时,儿..
阅读:10575时间:2015-03-19
经过研究实验证实, 新生儿对柔和、缓慢、纯厚的声音喜欢,表现为安静、微笑;对于尖锐的声音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新生儿对有节奏的声音更为敏感,可能与胎儿期天天听到母亲有节律的心跳有关,它给予新生儿一种安全感。为了宝宝智力发展,尽早训练婴儿的感觉和知觉十分重要,听力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阅读:10337时间:2015-03-19
专家曾发现,有的不足周岁的婴儿当看到母亲 在给其他婴儿哺乳时,也会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安反应,甚至哭闹起来。而长大到 学龄前的五六岁时,嫉妒会更频繁地升上心头。至于上学以后,由于和小朋友进行多种“比较”的机会骤然增多,他们可能会遭到更多的嫉妒的折磨,只是随着年龄..
阅读:10351时间:2015-03-19
0~3岁:没有秘密3岁之前,孩子一直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他们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3~4岁:秘密萌芽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他能意识到..
阅读:10484时间:2015-03-19
有教育界人士这样阐述:生命教育在于协助儿童成为一个有“知性”与“人性”的人,“知性”是指有知识,“人性”是指珍视自我、体恤他人、关心社会。而其核心,就是要帮助儿童珍惜、欣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并活出生命的光辉与价值。而死亡教育,则是通过直面..
阅读:10358时间:2015-03-19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挨儿子的小拳头的滋味,闹闹的妈妈记忆犹新。“那是在他14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开车出去玩,路程比较远,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爸爸在前面开着车,我和儿子坐在后排。才走了一半的路,闹..
阅读:10372时间:2015-03-19
为我们的失去,做点什么丧失之后,必有哀伤。当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我们确认自己已经失去某些人和物时,就会面对自己的创伤和失去的痛苦。一个哀伤的过程就会开始。我们总是要为失去做点儿什么,做到以后,心里会有些安慰。比如为失去的亲友哀悼、表达情感,举行葬礼,我们称之为“仪式”..
阅读:10260时间:2015-03-19
一、幼儿的游戏言语三口之家的现代家庭结构,决定了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时期往往有较多时间是独自在家里游戏,这时就常常会出现年轻父母担心的幼儿游戏言语。皮亚杰认为,这是幼儿的一种自我中心言语。正确地理解幼儿的游戏言语,能帮助家长更直接更清晰地了解到幼儿的内心需要。在结构游戏和绘画活动..
阅读:10281时间:2015-03-19
初次见面:目中无人第一次看到田野,是在拍摄“周末小剧场”现场,看他旁若无人只顾自己拍球的样子让我感觉他跟周围的环境是分离的,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执着得有点病态。新学期的第一天,我在门口帮一个孩子擦眼泪,成为了与田野正式接触新老师的第一人。他是被园长拉着手腕像踩棉花一样走..
阅读:10225时间:2015-03-19
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有些孩子的注意力特别不易集中、记忆力差、做事丢三拉四、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调皮多动任性、行为冲动、冒险、但精细动作差如系鞋带扣纽扣困难、讲话结巴不流畅、词不达意;有的又易紧张、胆小、退缩、偏执、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
阅读:10211时间:2015-03-19
个性是个体对外界事物或刺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与看法,具有独特性,不因外界影响而改变。而任性却是指放任性情,由着自己的性子办事。因此,个性与任性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意别千里。生活中有些父母容易混淆两者的概念,把任性误解为个性,孩子不守纪律,不讲道理,还觉得高兴,认为孩子有个性,..
阅读:10309时间:2015-03-19
开始玩角色游戏“娃娃家”啦,孩子们纷纷举手表示喜欢扮演“爸爸”“妈妈”,可婷婷却大声地说:“我不喜欢爸爸妈妈!”这一句似乎是来自婷婷心底里的话让我们大家都吃了一惊。安排好其他孩子的角色之后,我拉着婷婷的小手亲切地问她为什么,她那双带着几分..
阅读:10708时间:2015-03-19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从儿子劳伦特出生起,他一直观察、记录着儿子的成长过程。看不见就是消失了劳伦特5个月了,手脚的动作与视线之间变得更协调了。皮亚杰拿着玩具去逗引儿子,劳伦特会朝着玩具伸出小手,做出抓取的动作,并伴有急切的“嗯呀”声。但是当玩具移出他的视野之..
阅读:10337时间:2015-03-19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