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2、粽子的发展
粽子发展到现代文明的今天,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如形状、品种、风味都根据人们的需要时行了改变。味道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3、粽子的传播
3.1、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3.2、缅甸人也爱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3.3、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1、5斤香糯米,用温水浸泡糯米2、3个小时,用个小簸箕或过滤篮滤干水分。
2、2斤去皮绿豆,以同样的温水同样的时间浸泡,滤干水分。
3、2斤半肥瘦猪肉,把肉切成宽2cm、厚1cm、长10-15cm条状,接下来放入少许精盐、味精(鸡精)、料酒、姜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调料并用筷拌匀待用。
4、把粽子叶放水里煮,水开10分钟后即可取出冷水洗净剪两端多余后滤干。
5、取两张(均为反面)粽叶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不完全),放入一小碗(125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间轻轻划一字,放入1、2匙绿豆,接着是放肉条,放同等绿豆于肉条上,再填123克米盖住绿豆。
6、绑好后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cm左右,开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对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1、新鲜粽最怕闷热,应及时冷藏并尽早食用
端午期间天气炎热闷湿,温度偏高,新鲜粽若是存放在不透气的包装袋内,极易发霉变质。所以消费者最好选择竹篮、无纺布袋等透气性好的包装来存放新鲜粽子,并且不要扎紧袋口,买回家后一定要尽快加热食用。暂不食用的,也要及时敞开袋子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或放入冰箱冷藏,在0℃-4℃的冷藏状态下可以保鲜5天左右,存放在-18℃的冷冻室里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2、速冻粽必须在零下18℃以下贮存
速冻粽子能达到18个月以上的保质期,且在重新加热食用时依然能最大程度保持原有的营养及美味。
不过,速冻粽子对贮存配送的要求很高,市民在选购时,一定要购买放置在冷柜中的速冻粽子,而且要尽快回家并立即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中,确保在-18℃以下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