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
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
忌用药过多。忌酒。忌油腻,高脂肪、煎炸食物,如鱼籽、蛋黄、猪肝、猪脑、油饼、油条、烤鸭等。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
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尤其是加工食品时要注意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疾病的媒介传播。
不要到没有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早期报告对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