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间段,人们可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在此节气期间,雨水减少,空气的湿度变小,气候干燥。饮食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静心安神的食品为..
阅读:10288时间:2011-08-10
八月是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将要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立秋”是肃杀的季节,也预示着秋天来到。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这是因为“立秋”时,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中..
阅读:10295时间:2011-08-19
8月23日,是24节气中的处暑。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暑,“处”为止,处暑即暑期已结束。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
阅读:10260时间:2011-08-23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马王堆出土的《十问》医书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
阅读:10190时间:2011-08-23
处暑时节,早晚的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人们会感觉比较舒服。为什么人们还会感觉乏呢?处暑时节科学养生注意哪些问题呢?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弱化,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
阅读:10190时间:2011-08-23
处暑时节,白天炎热,晚上凉爽,昼夜温差大,年老体弱者往往来不及适应。所以老年人更要注意保养。 1.饮食:营养要跟上因天气热,出汗多,会损失大量蛋白质、维生素,更会丢失水分及电解质,所以老年人可以每天喝点牛奶,吃一个鸡蛋,适量的豆粥、鱼及瘦肉,以补充钙质和铁。多吃水果、青菜,比如..
阅读:10232时间:2011-08-29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天文专家提醒说,处暑后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指数较大,这个时候公众不要因为天凉快了就忽视防晒,千万不要被“秋老虎”伤了皮肤。 “秋老虎”也伤皮肤在户外时间长了,肌肤容易出现红肿、刺痛、水泡、脱皮等现..
阅读:10218时间:2011-08-29
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
阅读:10162时间:2011-08-29
立秋要养肺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从五行生旺推算,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处于衰弱阶段,而立..
阅读:10323时间:2011-08-29
进入冬季天气越来越寒冷,可是很多人发现自己一觉醒来往往脸红耳热、口干舌燥,甚至很容易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上火”了。冬季易上火根源在于“阴虚火旺”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阴虚火旺是中医辨证的诊断。中医认为“若阴分亏虚..
阅读:10211时间:2011-07-20
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到了。 在小雪节气,杨教授提示我们,小雪最佳时令饮食是:胡萝卜。 有些人对胡萝卜的习惯吃法是生吃、切成丝凉拌或者是切成片同其他蔬菜炒食。殊不知,这都不符合营养原则。科学合理的食用方法是:胡萝卜应烹煮后食用。要保持其营养便于吸收的最佳烹调方法有两..
阅读:10232时间:2011-07-20
大雪节气养生需保暖“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这一季节,天气开始变得更为寒冷,大风、大雪将会经常出现,气温骤降,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会比平多好几倍..
阅读:10253时间:2011-07-20
进入夏季后,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散失的热量,大气中的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炎热。大暑一般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这让我们联系起一个词“中暑”。但并不是温度高就意味着一定会中暑,中暑..
阅读:10253时间:2011-07-24
炎炎夏日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不适的困扰,情绪的困扰也日益明显。“夏季情感障碍症”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中暑”。 中医有“天人相应”的养生学说,即人体的精神心理、心态情绪会随着自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
阅读:10400时间:2011-07-24
鸡蛋花性平和而味甘,有祛暑湿、清热滞的功效,且清淡芳香,是著名的五花茶中的五花之一,亦是广东肇庆有名的特产。而沙参是滋阴润肺生津的中药材。合而煲甘润补益的猪踭,有清暑热、润肺气的功效,并清香滋润可口。今日为立秋,但立秋不是秋。气候仍是暑热的盛夏,但从中医的养生学来说,秋养肺。..
阅读:10337时间:2011-07-24
7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天文和气象专家表示,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但今年的高温天气还没有结束,公众要当心“秋老虎”的余威,注意防暑。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
阅读:10372时间:2011-07-24
度过了暑热难挨的盛夏,时下已经进入秋天。从初秋到深秋,人们应该如何度过秋天?衣食起居等方面有哪些是需要多加关照和防范的地方?医生的忠告是不能当作耳旁风的,尤其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人。■“白露不露”防秋寒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
阅读:10421时间:2011-07-24
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炎热将离我们而去,身体的各个器官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着一定的改变, 在这样的节气,我们吃什么更有利于健康呢?首席中医养生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提示我们:立秋的最佳时令饮食是玉米和丝瓜。一、玉米玉米,又称“玉蜀黍”、“苞谷”、“玉..
阅读:10288时间:2011-07-24
立秋时节,几场秋雨,气温大大下降,此时,这种凉爽舒怡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俗话说:食补不如锻炼,运动永远是瘦身的不二法则。下面就介绍几种秋季适宜健身运动爬山可以促进毛细血管功能,使感觉全身舒爽通畅;爬山可以明显提高腰、腿部的力量,行进的速度、耐力,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等身..
阅读:10358时间:2011-07-24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健康小窍门,助您更好、更科学地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立秋后,很多地区仍然处于炎热之中,盛夏余..
阅读:10197时间:2011-07-24
即将立秋,立秋之前的养生重在养心养脾。国家营养师高级考评员、天津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郑运良介绍,四季养生中素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立秋的到来,意味着夏天的阳气开始收敛,阴气逐渐升发。中医称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为长夏。长夏时,脾胃最旺。进入“立秋”后..
阅读:10302时间:2011-07-24
茄子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雅号——“昆仑紫瓜”,这个令人心仪的名字,实在想不到是丧心病狂的隋炀帝所赐,也许正是如此,雅号才没有得以广泛流传开来。茄子是从国外“舶来之物”,像苹果葡萄一样,当时是远离寻常人家的稀有佳品,只能深受皇家贵族的青睐,也难怪有人在..
阅读:10330时间:2011-07-24
转眼,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立秋将至。 朋友说这两天感冒了,头痛、发热、关节酸痛...... 俺说他中暑了,朋友不信:天凉了还中暑?是的,天凉也中暑。大家都知道,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天气虽然有所凉爽,但暑气仍难消,还有“秋老虎&rdqu..
阅读:10281时间:2011-07-24
从立秋起,就是秋天的开始了。从立秋到立冬,期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节气。并以中秋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从气候特点来看,立秋时节由于盛夏的余热未消,尽管早晚秋风送爽,而白天仍然暑热肆虐,昼夜温差大。中医认为,秋季养生,一要养收、二要养肺。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
阅读:10386时间:2011-07-24
[配方]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做法]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
阅读:10463时间:2011-07-24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立秋一到, 气候虽然早晚凉爽, 但仍有秋老虎肆虐, 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原则, 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 应注意八忌:一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 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虚症又..
阅读:10169时间:2011-07-24
冰糖莲子羹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过于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盛,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
阅读:10316时间:2011-07-24
中国有句俗语:“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实际上,气象资料表明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立秋之时,我提醒大家,养生要注意四点。一是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立秋之时..
阅读:10456时间:2011-07-24
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刚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是较高,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到处都是闷热潮湿的感觉。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
阅读:10274时间:2011-07-24
明天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暑”。有关专家表示,小暑到来,标志极端炎热天气开始,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此时节,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每年阳历的7月7日或8日,太阳达到黄经105度时为小暑。盛夏时节,天气炎热,易发生中暑。为了预..
阅读:10351时间:2011-07-19
人们都知道冬令进补,对夏天可否进补,如何进补却不太了解,其实此节气中正是夏季进补的时机。例如,老人们冬天老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此时这些病正好缓解,正是进补的好时机。夏令夏令进补对肺肾阴虚的可选用百合10克、莲心10克、香薷10克、佩兰10克、熟地10克、当归12克、甘草6克水蒸服,..
阅读:10113时间:2011-07-19
小暑节气到,虽然还未到最炎热的时候,此时降水较多,湿气重,金、木、水、火、土五行人如何根据体质状况进行身体调养呢?小暑养生又需遵循什么原则?起居、运动、饮食、心理如何调节?小暑养生原则精神调养:注重“心静”,保持心情平和。起居调养:小暑暑湿交蒸,避免烈日下暴晒,以防..
阅读:10260时间:2011-07-19
“小暑”节气,风中携着热浪,暑气节节上升。炎热夏季,气温较高,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和学习,人体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吃过午饭后,一定要躺在床上睡上一会儿,缓解一下疲劳,补充一下体力,这样才会有更充足的体力和精神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午睡时..
阅读:10260时间:2011-07-19
导读:小暑时节天气炎热,强烈阳光的照射过久,很容易发生中暑。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出汗也多。故小暑时节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之品。然而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所以我们要饮食有节,饮食清洁,饮食丰富。下面介绍小暑养生食疗方,供你参考:1.粟米山药糊配料:粟米20克..
阅读:10260时间:2011-07-19
7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冬”,天气开始渐寒。养生专家提醒说,秋冬交替季节是感冒的高发期,为防止感冒的发生,公众可采取5种方法预防。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介绍,立冬是秋冬季节交替之时,温差较大,空气质量下降,加上此时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多发,最常见的就..
阅读:10253时间:2011-07-19
虽说已经立秋,可是秋后一伏,高温湿热天气还在持续,这个时节正是排热毒的好时机,可是,一些常用药也有不同的适应证,特别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些禁忌的情况,河南省中医院王禄副主任医师向大家介绍以下几种常见解暑药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藿香正气水(片、胶囊):这是历史悠久的经典方,也是最常用..
阅读:10190时间:2011-07-19
经历了伏夏之后,进入了立秋时节,立秋的气候是由炎热转变为凉爽的交接节气,也是人体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因而人们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隆顺榕冬虫夏草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呼吸系统、肝肺功能,以达秋季养生之功效。提高人体免疫“春困秋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进入..
阅读:10309时间:2011-07-19
立秋了,也进三伏(末伏)了,气象预报说本周“晴天很少露面,多云和雷雨天气将交替登场,周最高气温33度。”民谚有“早立秋凉飕飕(上午立秋),晚立秋热死牛(下午立秋)”之说,今年立秋正好是在晚上,加之近日雨水偏多,温度仍然较高,空气闷热潮湿,湿热交蒸,因此,人们..
阅读:10274时间:2011-07-19
过了立冬之后的几天,就要全面大降温。那么在天气转冷的时候,我们要先做好防寒的措施,才能保护好自己重要的身体。冬季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情况有恶寒、脘腹冷痛等。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中医认为肾是先天..
阅读:10295时间:2011-07-20
说了秋季,当然更不能少了立冬,原因在于冬季人们习惯滋补,同时又担心发怕不想吃太多的肉类,皮肤也变得干燥、有小细纹。而冬季的事宜进补也可以帮助女性打好健康基础,减少疾病的发病率,更会避免发胖哦。看,此时的饮食重要吧!闲话少说,今天就给大家推出可以吃出健康苗条的十大美味食物。一、 ..
阅读:10358时间: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