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到目前已经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比没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率高出3~40倍。在正常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但对于双亲均患糖尿病的人来讲,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超过50%。
在我国,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不过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要低于60%,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更强一些。
2、糖尿病高发并非由于遗传
虽然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导致肥胖,继而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这是导致当前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主因。
因此,专家说,环境因素(主要是饮食和运动)才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即使父母患有糖尿病,如果子女注意预防,那么患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糖尿病病人子女也不必过于担心。
3、产生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是血糖由产生至摄取、转运、代谢消耗的循环链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变化引起的。具体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血糖过高时,胰脏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刺激信号不敏感;或胰岛B细胞因基因突变而出现功能异常;二是人体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刺激不敏感,致使人体细胞对胰岛素刺激出现抵抗;三是人体细胞内专门转运葡萄糖的转运蛋白的转运通路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葡萄糖转运失衡。
上述几个环节,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血糖的正常代谢过程出现异常变化,产生糖尿病。而导致血糖异常变化的原因跟遗传、肥胖、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等多种因素有关。而有些学者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一般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容易发病的体质,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
“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
多尿。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增高,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后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每昼夜尿量达3—5L,最高可达10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1-2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患者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患者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顿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常常不能满足食欲。
1、首先先糖尿病是由于营养过于丰盛引起的,由于年轻人饮食习惯的不规律所以患糖尿病的概率越来越大,所以预防糖尿病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2、还有平时应该少吃盐和油炸类的食物,这样的饮食是最不卫生的,如果有时间尽量不要吃快餐,因为快餐含油量太大而且不利于消化所以不利于生活的健康,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3、还有就是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要太大,应该尽量让自己放轻松,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就可以更好地对抗疾病。
4、选择有机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每天吃3~5中不同的蔬菜。注重高纤、低饱和脂肪、无转化脂肪、低精炼碳水化合物和全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