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小编导读: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白话译文:蓄涵内具德性的丰厚,可好比婴儿一般;毒虫不来螫他,猛兽不来害他,鸷鸟不来伤他..
阅读:10078时间:2015-09-28
小编导读: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有老庄之称,庄子的思想比较崇尚自然,主张天道无为,否定人对自然界的作用,强调顺应天命。……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有老庄之称,庄子的思想比较崇尚自..
阅读:9882时间:2015-09-28
小编导读: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货财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
阅读:9784时间:2015-09-29
小编导读:道教在理论上是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但是实践中又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道教在理论上是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但是实践中又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这样道教文化就变的源远流长..
阅读:9854时间:2015-09-29
小编导读: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白话译文:出而为生,入而为死,生存之途径,十之有三,死..
阅读:10008时间:2015-09-29
小编导读: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之生,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译文:自然大道,创生天地,内..
阅读:9812时间:2015-09-29
小编导读: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习常。……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
阅读:10043时间:2015-09-29
小编导读: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为学”旨在日益增进知见,“为道”重在日渐减损执着!减损再减损,减损到无所造作,无所执着的境地;无所造作、无所执着,便能无入不自得,自然而为。顺着..
阅读:9770时间:2015-09-30
小编导读: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守着恒常大道,不偏私其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良善之人我良善待之,不良善之人我亦以良善待之,我只直心行善罢了!..
阅读:9728时间:2015-09-30
小编导读:老子有这么一句话: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所思考,老子中有很多都是一针见血的经典。……老子有这么一句话: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所思考,老子中有很多都是一针见血的经典。在中学时段,也许我们只是知道老子..
阅读:9770时间:2015-09-30
小编导读:“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天下有道,国泰民安,战马退回田野,耕种农作;天下无道,战..
阅读:10106时间:2015-09-30
小编导读:“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不出门户,知得天下大道;不窥窗牖,见得天理自然;那出离自身愈远的..
阅读:10134时间:2015-09-30
小编导读: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一: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阅读:9686时间:2015-09-21
小编导读:老子说:“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
阅读:10015时间:2015-09-21
小编导读: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
阅读:10001时间:2015-09-21
小编导读:没有韩非的严苛勉强,也没有孔子的仁义要求,老子一句“道”理,以超自然的心态俯视世界万物,无为无欲,平静淡然。……古往今来,多少人说老子是圣人,是贤哲,是“大智”,而他自己或迷或..
阅读:9805时间:2015-09-21
小编导读:老子说:“君子有造命之学,命由我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天、地、人是所谓的三才,所以人是天地之代表者。天不说话,地也无言,只有我们人有言语动作。人生来的生命不是一定的,但..
阅读:9798时间:2015-09-21
小编导读: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阅读:10099时间:2015-09-22
小编导读: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阅读:9973时间:2015-09-22
小编导读:“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老..
阅读:9875时间:2015-09-22
小编导读: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
阅读:10232时间:2015-09-22
小编导读: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阅读:10113时间:2015-09-22
小编导读: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能体会得大道之难知,这是上焉者;对大道无所体会而又强以为知,这是病痛。唯有对这样之病痛有所对治,..
阅读:9931时间:2015-09-23
小编导读: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
阅读:9980时间:2015-09-23
小编导读: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阅读:10078时间:2015-09-23
小编导读:老子《道德经》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译文:古来用兵有个训言说:我不敢主动..
阅读:10127时间:2015-09-23
小编导读: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我的话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实行;但天下人竟然没人能..
阅读:9994时间:2015-09-23
小编导读:庄子对人间的既定规范所持的态度并非否定或嘲讽,而是尊重、接受与超越。没有这些规范,社会如何发展?一个人再怎么有智慧或珍惜自己的真性情,也没有必要没有权利去蔑视既成的一切。但是,他也不会认..
阅读:10043时间:2015-09-24
小编导读: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
阅读:10064时间:2015-09-24
小编导读: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老子《道德经》中说:善于做勇士的人不夸奢自己的武力,善于带兵大仗的人不轻易被激..
阅读:10064时间:2015-09-24
小编导读:自然大道是万物所归趋的奥秘之所,它以包容为德!世间红尘,且让它嚣嚷一下,也就沉寂了!沉寂了,就好。靠着外在的华美、光鲜,是不实际的;要由内在朴实的生长起来!……老子《道德经》:“道者..
阅读:10113时间:2015-09-24
小编导读:圣人自然无为,因而不会失败,没有执着不放,因而不会失去先机。一般人做什么事常常是快要完成了,反而失败了!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能够好像原初的努力一样,谨慎的去完成一件事,那就不会有什么失败的事了!因此,圣人不贪求他所想要的,不宝爱世俗人所以为的难得之货;圣人之所..
阅读:9945时间:2015-09-24
小编导读:他们普遍慈悲为怀,以拯救万物生命为己任,道德高尚,修持精深,故被世人目之为神仙,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从秦汉到明清的二千余年之中,道家、道教史上有许多致力于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的代表人物。下面介绍一些代表人物。祝鸡翁,秦时洛人。据《列仙传》记载,他在尸乡北山下养..
阅读:9980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老子认为人若以“道”为准则,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修炼,就可以返本还原、返朴归真,和“道”融为一体,而成为神仙,故老子说“谷神不死”。……老子将道运用在许多不同方面,例如他的社会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他的人生观是“清静无为、返朴归真&r..
阅读:10211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句话值得深思。老子在宣称道、天、地皆为大之后,所说的是“人亦大”。这儿的人是指每一个人。……原标题:人的伟大人是生物之一,当然也可以说是万物之一,因此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别忘了,人也是万物之“灵”,只是这种“..
阅读:9805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大道虽无形、无情、无名,但能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所以,无名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始和纲纪。……《道德经》第一章讲“无名,天地之始”,第五十二章中讲“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第十四章讲“古始”,以上均指无极之道。第十四..
阅读:10113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庄子劝我们不要介入别人的争辩,因为那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根本注定了徒劳无功。……原标题:辩论不必要庄子说:“假设我同你辩论,你胜过我,我没法胜过你,那么你真的对吗?我真的错吗?或者,我胜过你,你没法胜过我,那么我真的对吗?你真的错吗?是一人对,一人错吗?还是两人..
阅读:9868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道以自然为法则,以无为处世应物,成就了万物,也成就了自我。消灭贪欲,淡泊以明志,不有为强求,基本企求不要脱离社会实际,以全身修道为目标,却危离咎,最终达到忘其形骸,无所执著,自然无为的境界。……原标题:道教教理教义:自然无为道以自然为法则,以无为处世应物,成就了万物..
阅读:9798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家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赋予"道"以宇宙本体和普遍规律的意义。并将"道"分为"天道"与"人道","天道"指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人道"指人事的规律和法则,包括这里所说的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二者乃是完全一致,密不可分的。……在人与社..
阅读:9728时间:2015-09-16
小编导读:道教宇宙演化论与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大异其趣:天地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这是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困扰著人们的难题。……几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苦思冥想,提出过多少自以为最佳的构思,有的甚至形成极其精彩的理论模型。然而迄今为止还是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总..
阅读:9882时间:2015-09-16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