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老子有这么一句话: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所思考,老子中有很多都是一针见血的经典。……老子有这么一句话: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所思考,老子中有很多都是一针见血的经典。在中学时段,也许我们只是知道老子..
阅读:9623时间:2015-09-30
小编导读:“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天下有道,国泰民安,战马退回田野,耕种农作;天下无道,战..
阅读:9945时间:2015-09-30
小编导读:“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不出门户,知得天下大道;不窥窗牖,见得天理自然;那出离自身愈远的..
阅读:9966时间:2015-09-30
小编导读: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一: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阅读:9546时间:2015-09-21
小编导读:老子说:“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
阅读:9889时间:2015-09-21
小编导读: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
阅读:9826时间:2015-09-21
小编导读:没有韩非的严苛勉强,也没有孔子的仁义要求,老子一句“道”理,以超自然的心态俯视世界万物,无为无欲,平静淡然。……古往今来,多少人说老子是圣人,是贤哲,是“大智”,而他自己或迷或..
阅读:9672时间:2015-09-21
小编导读:老子说:“君子有造命之学,命由我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天、地、人是所谓的三才,所以人是天地之代表者。天不说话,地也无言,只有我们人有言语动作。人生来的生命不是一定的,但..
阅读:9651时间:2015-09-21
小编导读: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阅读:9952时间:2015-09-22
小编导读: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阅读:9826时间:2015-09-22
小编导读:“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老..
阅读:9735时间:2015-09-22
小编导读: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
阅读:10085时间:2015-09-22
小编导读: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阅读:9966时间:2015-09-22
小编导读: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能体会得大道之难知,这是上焉者;对大道无所体会而又强以为知,这是病痛。唯有对这样之病痛有所对治,..
阅读:9756时间:2015-09-23
小编导读: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
阅读:9819时间:2015-09-23
小编导读: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阅读:9882时间:2015-09-23
小编导读:老子《道德经》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译文:古来用兵有个训言说:我不敢主动..
阅读:9994时间:2015-09-23
小编导读: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我的话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实行;但天下人竟然没人能..
阅读:9868时间:2015-09-23
小编导读:庄子对人间的既定规范所持的态度并非否定或嘲讽,而是尊重、接受与超越。没有这些规范,社会如何发展?一个人再怎么有智慧或珍惜自己的真性情,也没有必要没有权利去蔑视既成的一切。但是,他也不会认..
阅读:9896时间:2015-09-24
小编导读: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
阅读:9917时间:2015-09-24
小编导读: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老子《道德经》中说:善于做勇士的人不夸奢自己的武力,善于带兵大仗的人不轻易被激..
阅读:9903时间:2015-09-24
小编导读:自然大道是万物所归趋的奥秘之所,它以包容为德!世间红尘,且让它嚣嚷一下,也就沉寂了!沉寂了,就好。靠着外在的华美、光鲜,是不实际的;要由内在朴实的生长起来!……老子《道德经》:“道者..
阅读:9945时间:2015-09-24
小编导读:圣人自然无为,因而不会失败,没有执着不放,因而不会失去先机。一般人做什么事常常是快要完成了,反而失败了!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能够好像原初的努力一样,谨慎的去完成一件事,那就不会有什么失败的事了!因此,圣人不贪求他所想要的,不宝爱世俗人所以为的难得之货;圣人之所..
阅读:9791时间:2015-09-24
小编导读:他们普遍慈悲为怀,以拯救万物生命为己任,道德高尚,修持精深,故被世人目之为神仙,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从秦汉到明清的二千余年之中,道家、道教史上有许多致力于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的代表人物。下面介绍一些代表人物。祝鸡翁,秦时洛人。据《列仙传》记载,他在尸乡北山下养..
阅读:9805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老子认为人若以“道”为准则,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修炼,就可以返本还原、返朴归真,和“道”融为一体,而成为神仙,故老子说“谷神不死”。……老子将道运用在许多不同方面,例如他的社会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他的人生观是“清静无为、返朴归真&r..
阅读:10043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句话值得深思。老子在宣称道、天、地皆为大之后,所说的是“人亦大”。这儿的人是指每一个人。……原标题:人的伟大人是生物之一,当然也可以说是万物之一,因此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别忘了,人也是万物之“灵”,只是这种“..
阅读:9658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大道虽无形、无情、无名,但能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所以,无名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始和纲纪。……《道德经》第一章讲“无名,天地之始”,第五十二章中讲“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第十四章讲“古始”,以上均指无极之道。第十四..
阅读:9938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庄子劝我们不要介入别人的争辩,因为那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根本注定了徒劳无功。……原标题:辩论不必要庄子说:“假设我同你辩论,你胜过我,我没法胜过你,那么你真的对吗?我真的错吗?或者,我胜过你,你没法胜过我,那么我真的对吗?你真的错吗?是一人对,一人错吗?还是两人..
阅读:9714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道以自然为法则,以无为处世应物,成就了万物,也成就了自我。消灭贪欲,淡泊以明志,不有为强求,基本企求不要脱离社会实际,以全身修道为目标,却危离咎,最终达到忘其形骸,无所执著,自然无为的境界。……原标题:道教教理教义:自然无为道以自然为法则,以无为处世应物,成就了万物..
阅读:9651时间:2015-09-15
小编导读: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家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赋予"道"以宇宙本体和普遍规律的意义。并将"道"分为"天道"与"人道","天道"指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人道"指人事的规律和法则,包括这里所说的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二者乃是完全一致,密不可分的。……在人与社..
阅读:9567时间:2015-09-16
小编导读:道教宇宙演化论与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大异其趣:天地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这是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困扰著人们的难题。……几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苦思冥想,提出过多少自以为最佳的构思,有的甚至形成极其精彩的理论模型。然而迄今为止还是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总..
阅读:9735时间:2015-09-16
小编导读:在于吉等人布道的同时,巴蜀一带兴起了张陵开创的五斗米道。考二者源流,太平道与五斗米道皆出自黄老道,且以神仙崇拜及方术为教义特征。……五斗米道出现于巫觋盛行的区域,与巫道有所融合,因而巫术祭礼色彩更浓一些,即更偏重于宗教仪礼。由于太平道的领导的黄巾起义被镇..
阅读:9672时间:2015-09-16
小编导读: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道教文化是华山文化的核心。华山道教有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它不仅集中体现了道家的信仰,而且也孕育着传统的民族精神。……华山全真派道教建构了华山的整体人文精神,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格理想。华山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厚重载..
阅读:9595时间:2015-09-16
小编导读: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有的语言都只是方便法门,目的是助人以心灵之眼去直观“道”,然后在具体的行动中表现超越的精神。……儒家从正面肯定人间一切价值,相信只要教育与政治配合,人的..
阅读:9728时间:2015-09-17
小编导读:庄子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因此,他的思考具有终极意义。那些从某种意识形态立场出..
阅读:9784时间:2015-09-17
小编导读:老子教给孔子两个重要的生活原则:一个是:“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另一个是:“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了一..
阅读:9973时间:2015-09-17
小编导读:知“道”的目的是为了修“道”、为“道”(行“道”),如果我们不能弄清“道”的本义,而冒然行“道”,可能会使个人误入企途。……为什么要深化理解“道”呢?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道..
阅读:9721时间:2015-09-17
小编导读:老子说:“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老子还说“既以与人己愈多”。……想想这一生你可以把你的智慧才华精神放到多少有用的大事上,我最悲哀的就是我们的国人、咱们亲爱的同胞,往往不是把这些放在做..
阅读:9693时间:2015-09-18
小编导读: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生活的常识。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是空洞的幻想,结果只能是耽误时机。……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
阅读:9679时间:2015-09-18
小编导读:老子教导孔子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
阅读:9567时间: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