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寒湿阻滞中焦,而致中阳不振,脾气壅遏不运,胆液为湿所阻,表现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而无光泽,神疲倦怠,四肢不温,食欲缺乏,恶心易吐,大便溏薄灰白,小便短少,苔白腻舌质淡,脉细无力,中医称为“阴黄”。阴黄的形成,多因寒湿伤人或素体脾胃虚寒,病后脾阳受伤,湿从寒化而成..
阅读:9308时间:2013-12-24
湿热阻于中焦,阳明热盛,往往腑气不通,出现身目发黄,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如浓茶,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有力现象。治当通腑退黄,给邪以出路。宗张仲景大黄硝石汤加味治之,使邪从大便而出,则黄疸自可速退。例:孔幼。病经旬余,黄疸不退,有逐渐加重趋势,腹部胀热,大便5日未更衣一次,小..
阅读:9350时间:2013-12-24
秦某,男,3岁。发热有汗,呛咳音嘶,咽喉红肿,表层白腐,痛不欲食,舌苔黄厚,大便3日未解,小便短赤,脉浮数,指纹鲜红。肺胃素有积热,加之外感风热羁留不解,风火相煽,内外交炽,搏结于咽喉发为乳蛾。辛凉清解已属扬汤止沸,通腑泄热方为釜底抽薪。且咽者胃管,喉者肺管,皆以降为和。清热解..
阅读:9371时间:2013-12-24
湿热毒邪壅积,不得外泄,故起病较急,突然出现黄疸,遍及全身,伴以高热、烦躁、口渴,小便黄赤,鼻衄,皮肤斑疹,苔黄干燥,舌质红赤,脉象弦数,中医古籍称为“急黄”。此为热毒内迫心营,阴津耗伤的表现-,治宜清热解毒,透邪退黄。可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热毒一清则黄疸自..
阅读:9196时间:2013-12-24
医圣张仲景在《金匱要略》一书中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由于湿困中焦,湿从热化,则湿热交蒸,由脾胃而熏蒸肝胆,胆热液泄,从而出现面目、皮肤发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多有发热烦急,纳呆呕逆,倦怠无力,皮肤瘙痒,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溏泄,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滑。治宜清..
阅读:9679时间:2013-12-24
孙老认为: “小儿黄疸一证,以两目先黄,继则遍及全身肌肤,黄色鲜明或晦暗。由于体质强弱不同,湿热、寒湿有别,病程长短差异,因而临床表现也就各有不同。但是辨证论治的关键,首先在于区分阳黄和阴黄。”阳黄多属实证、热证,症见面目、周身皮肤发黄,其色鲜明,黄如橘皮,不欲吮乳,..
阅读:9315时间:2013-12-24
小儿眼球及全身肌肤发生黄染时,中医统称为“黄疽”。小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婴儿出生后,全身肌肤和巩膜颜色发黄,而无其他症状,不经治疗,数日内即可行消退。如果巩膜、肌肤黄色经过2-3周仍不消退,而且黄色不断加重,或者其他年龄发生黄疸,兼有精養靡、食欲缺乏..
阅读:9210时间:2013-12-24
杨某,男,4岁。微恶风寒、温温发热、鼻塞、咳嗽3日,服保赤散、琥珀抱龙丸无效来诊。诊见面赤咽红,唇干口渴,发热无汗,咳嗽痰鸣,呼吸喘促,烦躁不安,舌红苔白,指纹浮红,脉浮数。此属风热闭肺,肺失宣和。亟宜辛凉透邪,轻宣肺气。处方:桑叶络、金银花各6克,连翘、牛蒡子各4. 5克,炒栀子皮..
阅读:9329时间:2013-12-24
小儿肺系疾病——肺炎喘嗽、乳蛾、哮喘、鼻衄、风温、感冒、喉痹、喉暗等症的临床表现虽各异,但总不越乎肺气的病理变化。善治者只需了解特点,辨清证候,不外调其气机、适其寒温、理其虚实而已。惟小儿肺脏娇嫩,肺气不足,寒热虚实易于转化,遣方用药必须灵活应变,防患未然,并始终注..
阅读:9343时间:2013-12-24
虚寒泄泻或因先天不足,脾气久虚;或因后天失调,中阳欠运;或因恙后体虚,脾气薄弱;或因便泄日久,脾肾两虚。凡此均须暖胃温脾,以固后天之本。例:章某,男,2岁。周岁断乳后望壮心切,常令饱食厚味,以致食伤脾、胃,运纳失常。1年来大便多濡,伴完谷不化,形体日羸,四末欠温。迩来纳食减少,..
阅读:9301时间:2013-12-24
伤食泄泻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不主升清,胃气失于降浊,清浊不分,乱于肠道所致。此种泄泻多见于能食体壮之小儿,也有胃强脾弱体气不足者。但不论其体质强弱,均应以消食导滞为主。例:吴某,男,2岁。体质素壮,食量较大,近因恣食厚味,伤脾胃,以致食积不化,上腹痛(拒按),哭闹即泻,..
阅读:9308时间:2013-12-24
脾虚是生湿之本,健脾是理湿之纲。但湿既形成,务必速祛。速祛之法有发汗、利水、祛痰三法,可根据不同证候灵活运用。疗湿泻,处以分消小儿湿泻缘于脾虚不运,卫外不固,内外湿合,乱于肠道而成,故治疗湿泻应从发汗、利小便解之。《明医指掌》谓疏风利水以治泻,是上下分消之法,使湿有出路,湿去..
阅读:9140时间:2013-12-24
阴中潜化,毋遏脾胃之阳小儿正处在“长气血,生精神,益智慧”的生长发育阶段,这是稚阳稚阴相互作用的表现。但是小儿的稚阳稚阴必赖脾胃的精微以供养,是故保护脾胃之气,促进生化之源,更有其实际意义。因此,孙老特别强调在治疗小儿阴虚证中,必须阴中潜化,毋遏脾胃之阳。-例:钱某,..
阅读:9210时间:2013-12-24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汲青少年。其主要表现为唾液腺非化脓性炎症性肿大疼痛。本病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免疫力。病毒可侵犯其他腺体、神经系统、肝、肾、心及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产生轻重不同的各种合并症,如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
阅读:9350时间:2013-12-24
1986年春至1988年夏,经运用中药覆脐止泻散外治小儿腹泻2 1 2例,疗效较好,现将治疗情况小结如下。一般资料21 2例中,男性1 24例,女性88例。年龄:1岁以下者1 5 1;1- 2岁者33例;3-4岁者28例。按照辨证分型,其中伤食乳)泻74例;风寒泻83例;湿热泻28例(湿偏重者1 6例;热偏重者1 2例);脾虚..
阅读:9336时间:2013-12-24
肺为娇脏,既恶寒亦恶热。若邪热内伏或虚火内、炽,均可灼津损络而致咳嗽气促、痰中带血。邪热为外来之因,属实;虚火系内在之变,属虚。但虚火又常是在邪热久羁、肺阴受灼的病理变化下产生的。钱乙对肺阴虚病嗽咯血的患儿常取养阴补肺法。如谓“肺脏怯,唇白色,当补肺,阿胶散主之” (..
阅读:9308时间:2013-12-24
睥与肺在五行相生中是母子关系。肺虚咳嗽固应补肺,亦可补脾。本篇“肺虚风寒喘嗽案”, 记录了京东转运使李公之孙八岁,病嗽而胸满短气。钱乙谓: “此肺气不足,复有寒邪,即使喘满,当补肺脾。”肺虚复感寒邪,治当先表后里,先祛邪后扶正。至于祛邪以后,:先补肺,抑先补..
阅读:9147时间:2013-12-24
制肝实肺法是钱乙运用五行生克的理论,阐明五脏之间病理变化的相互关系所采取的一种治法。本篇“病嗽决死案”记录了“东都药铺杜氏,一月病嗽, 至三月未止”,钱乙谓“痰困十已八九,所以然者,面青而光,肝气旺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时也”,认为“为..
阅读:9210时间:2013-12-24
本篇“脉证治法”中,对小儿咳嗽痰涎壅盛或夹有乳食结滞者,分别施以通腑泻肺法。如痰热胶固不解之“身热、痰盛、唾黏者”进褊银丸下之,饮邪贮肺之“有嗽而吐水或绿水者”以百祥丸下之,肺胃痰食交壅之“有嗽而吐痰涎乳食者”必白饼子下之,皆属此法。肺..
阅读:9238时间:2013-12-24
本篇“脉证治法”谓: “八九月间,肺气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实,非久病也。其证面赤、痰盛、身热,法当以葶苈丸下之。”“八九月间”为金令,肺应于秋亦旺于秋,故病嗽者多为实证。其病初发, “非久病也”,更属新病多实证。 “面赤、痰盛、身热&rd..
阅读:9350时间:2013-12-24
钱乙对肺有热证,指出:“面赤、饮水、涎热,咽喉不利者,宜兼甘桔汤治之。”此种热证,应是表热证。除有咳嗽外, “面赤、饮水、涎热”皆属热象。 “咽喉不利者”,风热上于之象也。钱乙用甘桔汤,取桔梗上浮之性,善开肺气,甘草祛痰止咳,善治百邪。此方是从《伤..
阅读:9322时间:2013-12-24
钱乙提出: “十一月、十二月嗽者,乃伤风嗽也,风从背脊第三椎肺俞穴入也,当以麻黄汤汗之。”本篇“肺虚风寒喘嗽案”,本因“肺气不足,复有寒邪”,前医误用凉药,反增气喘。钱乙断为“本虚而风寒所作”,必先散寒宣肺,以治其标。“十一月、十二..
阅读:9315时间:2013-12-24
治疗结果 J显改善,眼睑下垂基本恢复或较治疗前上提2/3以上,见得到矫正,眼球转动灵活,评为显效者,7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眼睑下垂较治疗前上提1/’3至2/3,复视、斜视或眼球转动不灵活较前减轻,评为有效者,1 2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强有部分症状好,但眼睑下垂、复视、斜视或..
阅读:9378时间:2013-12-24
(1)中气下陷:一侧或双侧上眼睑下垂,晨起稍轻,午后加,眼肌不耐疲劳,常须仰视或抬起眼皮而视。伴有面色萎黄,食欲缺乏,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缓而弱。易患感冒,常因此而诱发或加重。治以补气升提,兼予祛风通络。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党参、黄芪、茯苓,炒白术、炒白芍、当归、柴胡、葛..
阅读:9329时间:2013-12-24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较为常见而难治的疾病。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临床上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即眼肌型、延髓型、全身型。其中眼肌型所占比例最大,且往往是本病的初期阶段。 医学无此病名,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与《目经大成》描述的“睑废”一证大致相符。..
阅读:9294时间:2013-12-24
睑废一名,载于《目经大成》。即眼胞下垂,晨起稍轻,午后加重,不耐疲劳,伴倾仰视,或抬起眼皮而视,或伴斜视、复视,眼球固定而不灵活等。现代医学称之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对其成因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多倾向于是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迄今尚无特效疗法,西医多采用抗胆碱酯酶药..
阅读:9189时间:2013-12-24
孔某,女,5岁。初诊日期:1 986年3月1 0日。患儿素体虚弱,平时汗多,经常感冒咳嗽。近5日来,身热憎寒鼻涕,咳嗽有痰,头痛剧烈,倦怠无力,胸脘痞闷呕恶,腹痛作胀,大便1日3次,稀溏不爽,睡中时时惊惕。在某医院诊为胃肠型感冒。应用复方磺胺甲思唑、阿司匹林,兼服中药汤剂及小儿香橘丹后,诸..
阅读:9231时间:2013-12-24
小儿高热为儿科常见的证候之一。由于小儿质薄娇柔,既不堪时邪之稽留,又难耐高热的燔灼,故每易因高热炽盛,伤津耗液,而引动肝风,导致发痉抽搐;或热深厥深,病情剧变,而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必须详审病机,及时给予治疗。病毒性感冒伍某,男,8岁。1 982年1 1月28日初诊。病经1 6天。初起高热..
阅读:9238时间:2013-12-24
孙老非常强调“麻毒入营,清营通络并用;痧毒人肺,清肺通络同施”。他常用的活血通络药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郁金、路路通、丝瓜络、橘络、桑叶络、茜草、地龙等,此类药性不温燥,适用于温热病之有气滞血瘀见症者。其中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常用于痧点紫暗,舌绛,热壅血滞,疹..
阅读:9350时间:2013-12-24
出疹期为蕴于肺胃之热毒熏发于外,痧点渐布的阶段。如疹出缓慢,不能如期透齐,其色深红,已示热毒壅滞,疹不能尽出,应以清热解毒为主,但清宣透达仍不失为本期良法。因清宣透达可使痧毒自里达表,邪热有宣泄道路,不致灼肺、腐胃、攻心,而变在须臾。例:王某,男,3岁。疹见2日余,下肢未达,形..
阅读:9308时间:2013-12-24
孙老认为“痧为火毒,火郁发之,发尽为佳”,主张不论在疹前期或出疹期都应以透发为主。 “由于痧为火毒,临床上属于阳虚表现为寒证者究属少见”,故清热解毒、养阴增液、活血通络法的应用,可以贯穿出疹的始终。疹应外达,清宣必兼透发疹为阳毒,与温热病性质基本相同,治法也..
阅读:9329时间:2013-12-24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与大肠相表里,此经络之联系也。孙老尝谓: “肺主肃降,功能在于贯通六腑,六腑赖肺气以降之,肺气降则六腑之气皆通;肺气又赖六腑以通之,六腑通则肺气亦降。是以六腑惟以通为用,肺气亦以降为和也。”故他对小儿哮喘之因于肺失肃降,痰阻气道,其气上壅而致者,多..
阅读:9308时间:2013-12-24
黄某,男,3岁。哺乳期曾患有奶癣,2岁始愈。春末.感风温之邪,晨起状似畏寒,发热,咳嗽,两颊潮红,旋见哮喘痰鸣,烦躁不安,唇口干绛,舌色红,苔薄白,指纹紫暗。证属风热犯肺,肺郁不宣。治以清宣肺气,化痰利膈。处方:桑叶络、连翘、牛蒡子、淡豆豉、浙贝母各4. 5克,杏仁3克,炒栀子皮、桔..
阅读:9245时间:2013-12-24
小儿哮喘有因寒、因热、因痰、因虚之不同,可分别主以宣肺、通腑、补肾三法。而且,小儿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治疗中应注意“宣肺而不耗气,通腑而不伤正,补肾而不腻膈”。宣肺以疏其表肺主气,属卫,司呼吸,外合皮毛,具有宣发之性。若肺感寒热之邪,其气..
阅读:9560时间:2013-12-24
【概述】冻疮系冬季常见病。以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水疱,甚至溃疡,并伴搔痒、疼痛,遇热更甚为主要临床表现。冻疮一般发生于低温(气温在3~5℃)和潮湿环境之中,在我国的北方以及华东、华中等地区多见,每与个体皮肤抗寒能力降低有关。患者多具有冻疮素质,每年冬季发病,且多在原病灶处。由于..
阅读:9322时间:2013-12-24
【概述】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是指在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操作对宫颈及宫壁的局部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自身反射活动,而出现的心血管系统及全身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心律紊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晕、胸闷等症状,重者甚可发生昏厥和抽搐。特别是受术者如患有各类心脏病症,..
阅读:9343时间:2013-12-24
关键词:胃脘痛 从肝论治胃脘痛是消化系多种疾病常见的主要证状,因六淫、七情犯肝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胃脘,均可导致胃气上逆而脘痛发作,临床上有一些反复发作性脘胁胀痛不愈从肝着手用药而获显效,现介绍如下。1、从肝论治生理病理基础肝与胃经脉相连通,足厥阴肝经位于下焦为阴中之阳脏,其经..
阅读:9308时间:2013-12-24
关键词:间质性肺炎 支气管周围炎 中医药疗法 食疗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由于本病咳嗽颇剧,迁延难愈,属中医“顽咳”之证。发病以幼儿及学龄前小儿为多。罹病小儿多属体弱营养不良,免疫功能欠佳,或由感染支原体、病毒及卡他布兰汉球菌等引发。病儿以频发,反复的咳..
阅读:9161时间:2013-12-24
关键词:儿童咳喘 验案 中医药治疗 标本从治儿童慢性支气管咳嗽哮喘,好发于“五一”和国庆节前后。在此冷暖交替、气候多变之际,易得伤风感冒,从而引发咳嗽哮喘。中医运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顾,扶正固本”的原则,经过一定时期的治疗,多数病例,可以得到控制,效..
阅读:9140时间:2013-12-24
髌骨骨折每可累及关节面,后遗创伤性关节炎,所以在治疗上,除恢复膝关节功能外,同时力求恢复髌骨关节软骨面的光滑平整,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现代医学对移位的髌骨骨折、关节面不平整、髌旁腱膜撕裂者以手术治疗居多,而用抱膝器固定法报道较少。我们采用抱膝器外固定,中医内服外敷及适当的..
阅读:9322时间:2013-12-24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