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1.内治(1)肺热失宣证证候:小便不利,甚至点滴不通;伴发热,咽干口燥,烦渴欲饮,胸闷,咳嗽喘促;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治法:清热宣肺,通调水道。方药:黄芩清肺饮加减。(2)湿热下注证证候:尿频、尿急、尿少黄赤,尿道涩痛,排尿不畅,甚至点滴而出或尿闭,小腹胀痛;伴口渴口干,大便干结;..
阅读:9189时间:2013-12-24
精癃是指精室肥大以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为主要表现的泌尿生殖系疾病。本病是我国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随年龄递增。其特点是:尿频,夜间明吊.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射程变短,尿后感觉排不尽,甚至出现尿潴留。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前列腺增生,或称前列腺肥大。【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年老肾气渐..
阅读:9196时间:2013-12-24
温通法 是用温通经络、散寒化痰的药物,使阴寒凝滞之邪得以消散的一种内治法。适用于外科疾病有寒者,不论外寒,还是内寒,均可用之。温通法又可分为温经通阳、散寒化痰法和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法。 1.温经通阳、散寒化痰法 用于体虚寒痰阻于筋骨,患处隐隐酸痛,漫肿不明显,不红不热,口不渴,..
阅读:9224时间:2013-12-24
◎消痈汤【组成】 当归尾9克,银花15克,防风9克,白芷9克,赤芍12克,乳香6克,没药6克,贝母6克,天花粉9克,陈皮1 2克,炙甲珠9克,皂角刺9克,甘草6克。【制法】 上诸药水煎取药汁。【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血止痛。【用途】 适用于面、颈部慢性淋巴结炎。【用法】 每天1剂,分2次服;..
阅读:9175时间:2013-12-24
是按配方将药物放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再煎,利用黄丹在高热下经过物理变化,凝结而成的制剂,俗称药肉;也有不用煎熬,经捣烂而成的膏药制剂,再竹签将药肉摊在纸或布上,古代称之为薄贴,现称为硬膏,目前经过剂型改革,已制成胶布型膏药。膏药总的作用,因其富有黏性:,敷贴患处..
阅读:9182时间:2013-12-24
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泄泻有虚有实,实证之湿,有寒湿、湿热之分,因此,祛除湿邪又有温化寒湿、清化湿热之别。虚证之湿,多由脾虚不能化湿,须用健脾化湿,若脾肾阳气不足者,则用温阳化湿之法。化湿必须使邪有出路,燥湿于中,选用芳香辟秽之品,使其消于无形;渗湿于下,选用淡渗利..
阅读:9189时间:2013-12-24
本病治疗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基本法则。正如《幼幼集成·食积证治》所言:夫饮食之积必用消导,消者散其积也,导者行其气也。”其具体治法,当视临床见证不同而有所区别。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积滞化热者,佐以清解积热;偏寒者,佐以温阳助运。积滞较重,或积热结聚者,当通腑导滞,..
阅读:9273时间:2013-12-24
热疮是指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口唇、鼻、外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如感冒、猩红热等病。其特点是: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可互相融合,1周左右可痊愈,但愈后易复发。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纯疱疹。[病因]本病发于上部..
阅读:9196时间:2013-12-24
包括脉诊和触诊两大类。中医学对脉诊非常重视,通过脉诊可以了解病变的深浅、毒邪的盛衰、正气的强弱,以便掌握疾病的变化,判断预后的顺逆。触诊,是通过手的感觉,接触病变有关部位,以测知病变的性质、有脓无脓等。 (一)脉诊 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全身脏腑气血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虽有局部症状..
阅读:9210时间:2013-12-24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引起食物及痰涎从口吐出的病症,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历代医家以有声有物胃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临床实践中呕与吐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故一般称为呕吐。呕吐可见于西医中的许多疾病,如急..
阅读:9231时间:2013-12-24
以清热解毒和营为主,并根据发生不同的部位而分别采用,上部的兼疏风,中部的兼解郁,下部的兼利湿。1.内治(l)热毒凝结证证候:局部皮肤掀红,灼热肿痛,光软无头,结块;可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若发于上部者,可..
阅读:9189时间:2013-12-24
疮疡的治疗分内治与外治,二者常结合应用。疮疡重症,如走黄、内陷等,不仅需要内治、外治结合,还须配合西药及支持疗法的治疗。疮疡内治法的总则为消、托、补。初期尚未成脓时,用消法使之消散,并针对病因、病情运用清热解毒、和营行瘀、行气、解表、温通、通里、理湿等法,其中清热解毒为疮疡最..
阅读:9259时间:2013-12-24
对原发病灶应作及时、彻底的处理。1.内治(1)毒入营血证证候:局部疮顶陷黑无脓,肿胀迅速扩散,色暗红,边界不清;伴壮热不退,烦躁不安,或有神昏谵语,或皮肤发斑;舌质红绛,苔黄燥或舌苔少而干,脉细数。治法:凉血清营解毒。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三方合并加减。(2)阴虚毒..
阅读:9210时间:2013-12-24
据科学家们研究,色彩可以治病:红色可以提高病人的食欲;褐色能使低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冷色可以使激动的病人安静;橙色可使神经衰弱病人振奋;浅蓝色可以帮助患者退烧;紫色对孕妇有镇静作用。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色彩予以辅助治疗。氧疗氧气是心肺类药物,氧气治疗是重要的医疗手段,应在医务人员..
阅读:9224时间:2013-12-24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可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常见临床类型有:原发性睡眠障碍、继发..
阅读:9203时间:2013-12-23
工作时间长时,会觉得腰酸背痛,这是缺乏蛋白质的严重警告。蛋白质会在人体快速燃烧脂肪。当蛋白质不足时,脂肪就不能充分燃烧,生成有害物质,如丙酮酸,让人感觉酸痛。所以,腰的健康关系说大性命攸关,说小关系到健康生活。如果腰坏了那生活将会暗无天日。而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年轻人..
阅读:9203时间:2013-12-23
看过中医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除了把脉,还要把你的舌头伸出来让丈夫瞧瞧。为什么中医看病要看舌头呢?中医专家指出,看舌头,就是中医里的“舌诊”,看舌头能辨百病。看舌头和治病有什么关系呢?看舌头,中医叫“舌诊”。舌头是藏于口腔之内又易于暴露在体表的一个器官。中..
阅读:12549时间:2013-12-23
中医方面是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的呢?想必还是有很多患者朋友们想要了解相关的知识,所以今天凤凰中医小编就为您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医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1、患侧呈抽搐剧痛,颧红烦热,失眠健忘,腰酸乏力、舌红少苔,脉细弦数。治疗宜育阴潜阳。处方:大补阴丸加减。黄柏..
阅读:9203时间:2013-12-23
最近天气变化频繁、时冷时热的气温让人无所适从,外加春天是细菌病毒活跃的季节,稍不留神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而感冒、发烧。中医认为,要对付外邪的入侵,首当其冲要“养正气”,通过中医药材的熏、蒸、泡、洗等多种方法,可有效提高正气预防感冒。 熏蒸房间 每周在室内点艾叶或艾条..
阅读:9217时间:2013-12-23
中医认为,头部摇动、颤动是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同时可伴有肢体、躯干的摇动等,主要是因风气内动、筋脉失养或外感风邪,日久化热,引动肝风而发病。主要有五种原因引发头部及四肢颤动。1、肝肾不足型:表现为头部振摇,日久不愈,伴有四肢颤动,程度较重,筋脉拘紧,行动笨拙,并伴有头目眩晕,耳..
阅读:9196时间:2013-12-23
孙老尝谓: “肺守中和之性,既恶寒亦恶热也。治其寒证当以热药,但不宜大热,以免热耗肺阴;治其热证当以寒药,但不可过寒,以免寒伤肺气。小儿肺脏娇嫩,尤应如此。”故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应注意法有尺度,量有分寸,谨用寒温,不使过剂。例1:哮喘。李某,男,5岁。哮喘年余,感寒即发..
阅读:9189时间:2013-12-23
湿热之邪侵入人体后,其病变发展规律,一般说来,不外由表人里,由卫人气,人营人血的传变过程。初起因邪从外受,困遏卫表,虽可见卫分证候,但一般为时短暂,且多伴有湿阻中焦的气分证候。所以,湿热为病,开始以卫气同病者居多。继则外邪完全内传人里,表证解除,气分湿热郁蒸,留连不解,阻遏气..
阅读:9203时间:2013-12-23
薛雪(生白)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因此,湿热病变与时令气候和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长夏初秋,暑湿交蒸,故多湿热为病。饮食不节影响脾胃功能,易致湿邪内生,如再感湿热,则内外合邪,往往出现湿热俱盛之候。湿盛的重心在脾,其症身热稽留,汗出..
阅读:9196时间:2013-12-23
下焦湿热 《黄帝内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故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为水湿的通路。湿热病既是由湿所生,就不能不与它的通道发生密切的关系,因而湿热病变也就形成了上、中、下三焦相传的病程。一般说来,湿热病的重点是在中焦。由于部分中焦湿热证候,长期缠绵不..
阅读:9238时间:2013-12-23
中焦湿热 湿热病人中焦,往往热盛阳明则恶热汗出,湿蔽清阳则胸痞昏重,湿邪内盛则舌苔白腻,湿热交蒸则苔黄舌红,是湿热病进人中期的表现,也是整个湿热病变过程中的重点。上焦湿热,为时短暂,很快即转入中焦,由表人里。这时临床特征,一是热象开始明显起来,早晨发热轻,下午发热重,恶寒现象相..
阅读:9203时间:2013-12-23
上焦湿热 上焦湿热是湿热伤人的初起阶段,邪在卫表,阳气为湿所遏,故多恶寒,同时每有身热不扬,伴以头痛身困湿郁之象。孙老认为,这是上焦湿热的重要标志,与寒邪在表之证截然不同。因胃为水谷之海,脾为湿土之脏,故湿热之邪最易侵犯脾胃,初起即使邪尚在表,亦每多兼有胸脘痞闷、舌苔白腻、不欲..
阅读:9224时间:2013-12-23
湿热病是湿邪与热邪相合而出现的一系列证候群的总称,属于湿热病学的范畴。临床发病率很高,病程缠绵,难以速愈。尤其在南方卑湿之地,夏秋之交,溽暑熏蒸,不论小儿和成人,均广泛发生。湿多热少则蒙上流下,当三焦分治孙老认为,湿邪为病,其临床特点一是“重浊”:重的方面,如头重、..
阅读:9238时间:2013-12-23
1.内治(1)寒痰凝结证证候:见于初起硬结期。肾子处坠胀不适,附睾上有不规则结节,子系增粗变硬,有串珠样结节;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脉滑。治法:补益肝肾,温经通络,化痰散结。方药:阳和汤加减,兼服小金丹。(2)阴虚内热证证候:见于中期成脓期。病程日久,肾子结节逐渐增大,并与阴囊皮肤粘..
阅读:9217时间:2013-12-23
方法一:浓缩液熏蒸法组成:藿香、艾叶、菖蒲、佩兰等中药等量。功效:芳香化浊辟秽,清热利湿解毒。制法:将上述中药材放置提取罐内,加10倍量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合并收集的回流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生药1.Og/ml的提取液。用法:根据房间面积以1ml/平方米浓度稀释1 0倍后加入加湿器中..
阅读:9147时间:2013-12-23
近日,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市中医局、北京民力健康传播中心和本报健康快车工作室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医药防治肿瘤专题高端座谈会上,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王笑民谈到,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是我国癌症防治的一个重要的特色。但是,由于对中医疾病诊疗的理念方法缺乏了解,有些患者..
阅读:9231时间:2013-12-23
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局部早切开引流或减压,以免引起指(趾)骨坏死或肌腱受损而影响手足部的功能。1.内治(1)火毒炽盛证证候:患处红肿,灼热,疼痛,麻痒相兼;伴有畏寒、发热;舌质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2)热胜肉腐证证候:患处红肿明显,疼痛..
阅读:9238时间:2013-12-23
自始至终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治疗应及时,护理应恰当,否则易造成危险之证,可采用内外并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措施。1.内治(1)热毒蕴结证证候:局部出现有粟粒样脓头的肿块,红肿硬痛,范围逐渐扩大,坚硬根深,形如钉丁;伴有轻度发)热;舌质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
阅读:9245时间:2013-12-23
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1.内治(1)火毒入络证证候:患侧肢体红丝较细,逐渐由远端向近端蔓延;全身症状较轻;舌红,苔黄,脉濡数。治法:清热解毒,干气和血。方药:五味消毒饮加赤芍、丹皮、乳香、没药。(2)火毒人营证证候:患侧肢体红丝较粗,迅速由远端向近端蔓延;全身症状较重;舌质..
阅读:9238时间:2013-12-23
【证候】 病程日久,小便频数或短赤,低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咽千千口渴,唇干舌红,舌苔少,脉细数。【辨证】 本证多见于尿路感染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者,因病久阴伤,虚热内生所致。尿频的同时伴有低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等陟阴碡虚内热的全身证候候为辨证要点。【..
阅读:9259时间:2013-12-24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这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
阅读:9217时间:2013-12-23
足疗,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代名词,人人都想要去试试足疗。但是这七类人不要做足疗!一是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二是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在进行足底按摩..
阅读:9364时间:2013-12-23
所有的适龄女性皆可以采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调理身体。但不同体质或者不同的辨证类型,在用药方面会有不同的选择。女性月经期一般都会比较烦躁,尤其是患有痛经的人,经常会因此影响工作、学习和休息。如果您正受痛经困扰,不妨试试在家用中药泡脚,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有的适龄女性皆可以..
阅读:9357时间:2013-12-23
近年來,中藥足浴在我國四川成都、湖南長沙等地日趨興盛。四川省反射醫學協會會長吳雲認為,中藥足浴是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以臟象學說、經絡學說以及現代足部反射療法理論為指導的一種外治療法,具有良好保健功效,而並非簡單的“洗腳”,亟待進一步推廣。吳雲說,中藥足浴所使用的水..
阅读:9371时间:2013-12-23
河北医大一院中医科主任白亚平认为,如果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在泡脚水里适当加点中药,对预防疾病、治疗疾病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患有高血压的人,可以在泡脚水里加点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草药,如夏枯草、钩藤。患有风湿病、怕冷、怕凉、脾胃虚寒的人,适合用具有温通作用的中草药,如干姜、桑枝。痛..
阅读:9455时间:2013-12-23
取位:全身操作方法:用枝柳(冬春用校,夏秋用叶)2500克,水煎汤,用热水浴法浴身,令微汗出。注意避风。
阅读:9511时间:2013-12-23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